问题的高明不在于问问题的人,而在于听问题的人。只要善于思考,你会发现,即使是孩童的普通一问,也会衍生出深刻哲理和高尚情怀。下面是吾儿最近一些看似不经意的问题,为娘的经过三思,有了这样的解读。
儿子最头疼的莫过于写作业了。有一天,他问我:“是谁发明的家庭作业?”“自古以来就有呀。从孔夫子那时候就有。”我答。“为什么要发明家庭作业?”他继续发扬他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我想了想说:“巩固学校所学的知识。”“太不合理了。”他咬牙切齿地说。
我默叹。确实,家庭作业是很多孩子头疼的事。胆大点的干脆不写,胆小的也是应付了事。小孩子能意识到这个问题,说明家庭作业确有不合理性。作为老师,我清楚地知道:反复的抄写,只会束缚孩子们的灵性,压抑他们的创造力。至于效果嘛,老师们心知肚明。但是总觉得不布置作业心慌,只有遍数越多,心里才感到安慰。看来,如何让家庭作业更有实效,更能符合学生的胃口,这是当下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那晚,我正埋头工作,孩子又问:“老妈,不是说老师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吗?”“谁说的?”我吃了一惊。“那上面写的呀。”他指着教导处墙上的制度牌说。我便问:“谁体罚了?”他说:“某某老师罚学生跑步了。”
我无语。对于体罚学生这个问题,我一直处于中立状态。一方面被“严师出高徒”的思想占据着头脑,一方面又被“快乐教育”的理念冲洗着头脑。其实,从自己孩子以及多数学生来看,鼓励的效果还是远远大于体罚的。之所以有时候会忍不住大发雷霆,甚至动手,不是孩子不识惯,还是我们为人师者或为人母者缺乏耐心,缺乏恒心,缺乏沟通的艺术。
周五晚上,孩子磨蹭着不写作业,而要陪我看《歌手》。轮到霍尊唱时,我说我不喜欢他。“为什么?”孩子问。“我觉得他不男不女的。”正巧他爸过来问了一句:“这是男的还是女的?”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了。谁知孩子却说:“你知道吗?人家唱的是京剧。要是京剧不被保护的话,以后只能到博物馆欣赏了。”
我惭愧。看来,艺术是一个很深刻的话题,我这个门外汉只是装高雅。或者说,我从来没有静下心去好好听过一首歌。就像读书一样,我只是粗读,没有咬文嚼字,品读欣赏。所以,我从没在歌声中走进每一个歌者的内心,与他们的心灵发生碰撞。
比赛结果出来后,他问:“老妈,你说李泉为什么会被淘汰?”李泉为什么就不能淘汰呢?难道他能看出李泉的音乐素养来?我心里嘀咕着。然后故作深刻地说道:“比赛就是残酷的,既然淘汰了那说明他还不够优秀,还不能被更多的观众认可。”原以为他会信服。没想到他接了一句“李泉都能被淘汰了,母猪都会上树了。”
我尴尬。说实话,李泉唱作俱佳,弹钢琴的样子魅力四射,每一次的演唱都深情款款,举手投足散发着艺术家的魅力。但是,他的作品比较小众化,知音寥寥,因此从来没有拿过好成绩。可能,我也没有逃脱俗气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思想,看待这个才子的时候少了当初那份欣赏和钦佩。以至于流星陨落,我竟丝毫没有一丝叹息。想想孩子为他鸣不平的壮语,顿时觉得自叹不如。以比赛结果来维持对一个人的喜爱是多么愚不可及。就像老师对待学生一样,厚爱优生,殊不知错过了多少爱因斯坦、贝多芬、梵高……
由此可见,成人看人做事是功利性的。什么情怀,诗意,慈悲等等,如果没有一颗玻璃心,即使书读得再多,路走得再远,也是扯淡。从今天是,跟着儿子修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