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儿与先生结婚六年。
月儿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里成员相互之间相处和睦,说话和风细雨,彼此亲密有加,温情脉脉。
但先生家恰好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很少沟通交流,一开口说话就是吼,带着负面情绪。
月儿嫁给先生后,先生把这种互动方式无意间也用在了与她相处中,平素跟她没什么话说,她希望能好好沟通,但先生偏偏不喜欢开口说话,一向木讷寡言,成天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让月儿很是难受。偶尔一开口就是带着很强烈的负面情绪吼,这种沟通方式充满抱怨指责的感觉,让月儿特别难受。
每次月儿都表达自己很难过,希望先生改进沟通方式,但不奏效。
先生会把月儿的这种反馈和反应看成是找茬、挑衅、闹市、作,认为她这是没事找事,是想弄得这个家鸡犬不宁。
2
五六年来,月儿每天都在为此纠结不已。
每次这种沟通必定会走向先生指责和更加不理她的结局,而她则每每都抱着能积极沟通、好好商量的念头去跟先生商量,但无论和风细雨地说还是哭泣流泪着说还是言辞激烈地说,都不管用,都被先生统统看成是她作,她闹事,她找茬。
月儿被折磨得痛不欲生,生不如死,憋屈难过虐心到无以复加。
她多么想解决这个问题啊,她有个信念,那就是夫妻之间应该好好沟通,好好说话,如果夫妻都不能好好说话,那干嘛还要结婚啊,干嘛要把余生绑定在一起啊。
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月儿想尽千方百计地要解决这个问题,什么办法都被她想遍了,用尽了,结果是先生越来越逃避沟通了,越来越沉默寡言了,脸色语气态度越来越难看了。
3
每次只要月儿一抱着要好好沟通解决问题的态度,最后的解决肯定是走向互相伤害、埋怨、指责。
后来月儿看一个心理咨询师注文说,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装着一个理想伴侣的模型,储存的是他认为的伴侣应该的样子。
当一个人进入关系后,他就会对比自己伴侣模型的样子,企图改造对方。别且在对方表现出不一致后,表现得愤怒、不解甚至鄙视。
心理咨询师说,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伴侣模型,你就无法判断对方能否满足你。你就会亲身去用婚姻实验,然后当他表现得跟你潜意识里的伴侣模型不符的时候,你就会失望,觉得他很渣。然后发现他很难改变,你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一个人渣的现状,至少有3部分构成,第一种就是这个人本来就很渣。他畸形的童年经历及原生家庭,造就了他不太健康的人格。他的伴侣模型里写的就是圣母,圣母就应该只付出不索取。
爱情就是两个人彼此心中伴侣模型互动磨合的过程。每个人要为自己在伴侣关系中遇到的挫折负2/3的责任。
4
月儿读着这段话,对照着自己与先生,发现这位咨询师的话简直说到自己骨子里去了。
可不是吗,月儿和先生心里都装着一个理想伴侣的模型,都用这个模型去套对方,发现对方与理想模型有太多差别,先生便无意识地使用坏的消极的情绪、语气、态度去对待月儿,想迫使她改变。月儿也希望先生能改变,她特别想解决先生老是充满负面能量并用这种负面的东西去影响到她的心情和情绪,她也总是想通过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去说服妻子,收效甚微。
先生的原生家庭确实对他的性格与人格影响巨大,虽然他自己压根就不承认。
先生就是一个对另一半要求特别高的人,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这让月儿成天活得提心吊胆,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
月儿多么想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像最为普通平凡但健康的家庭里的那些成员一样,好好说话,好好沟通,不要把自己最坏最糟糕的一面都展现给了亲人,他们没有义务替你买单。
月儿发现自己越是抱着要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处理婚姻中的矛盾了,但根本性的矛盾根本很难解决。
而这种想要彻底解决问题的态度,却让她的婚姻走到了岌岌可危的悬崖边。
5
事实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OHN GOTTMAN在长达40年对婚姻关系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婚姻总会出现各种问题,而这其中69%的分歧会永远存在。他还说,当我们选择了一个伴侣,我们就选择了一组问题。
一些人总想着通过换人来达到婚姻美满的目的,但是当我们换了一个伴侣时,会发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问题,只是问题不同罢了。
月儿的先生木讷而寡言,不爱沟通,也不善沟通,但他很勤快,很顾家,对孩子很好,家里各种家务和照料孩子他都乐意做,当然,他也非常希望月儿每次都能跟他一起做这些,月儿事实上也着实很能干。
月儿想,婚姻里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或那样一个问题,都是很正常的。
重要的不是老想着去解决问题,因为绝大部分问题势必一直存在。
我们能的就是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思想境界,带着问题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