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接触到佛学后,对自己的思考又多了一个角度,尽管我只熟读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却已在很多人的解注下,获得了来之不易的智慧。佛学作为哲学的一偏门,在很多人眼里,与佛教混而一谈了。就像很多人嘴里说着道家和道教一样,聊天时容易用错词。世上的学问不是所有的都要学,但只要遇到疑惑,在知识上还是要抱以谦逊的态度去学习。
与《心经》结缘来自书法,在观摩一些著名书法家的作品时,多有这篇书写的字帖。于是好奇的开始探寻其中的奥义,百度百科的解析很多,也能让人受到启发,可是全然记到脑子里,恕我没有这种能力和记忆。从来东西只知道个大概后,便很少再去复习,通常都是自己理解一番,然后再给大脑里贴上个标签,记住里面短小的一句话。
学习到《心经》后,生活还是一如平常,只不过偶尔会想起里面的句子,念念叨叨的,仿佛在求救。求救于佛陀,希望自己在默念的时候能够被神明听到。可是哪有什么神明?
被佛祖遗漏,并不是不够虔诚。佛的般若不是平凡的人能够参悟的,世上没有神明,却有内心的恐惧,为了战胜恐惧,智慧如同光,驱逐着黑暗。智慧不像血液,时刻在体内循环再生,可黑暗却如同空气,时刻萦绕在生命里,如影随形。
黑暗遮蔽了善良的光幕,心中的贪嗔痴让自己变成禽兽,违背善良去怀恨,破坏和谐去争斗,忘记罪罚去作恶。不是我们不够善良,而是生活在光与暗交界面,偶尔疲惫的我们,犯下了错。
为了自己不被黑暗侵蚀,常常是需要光明的,需要一颗平和的心看待世界。在爱情的边缘,我犯下过许多的罪,我从来没有忏悔。我想用智慧放弃心中的爱,在缘分没有到来之时,我喜欢世界是模糊的,没有具体的形状,没有那么多颜色。
世界变得不再让我好奇,我愿意牺牲生命去放弃对爱的奢望。在爱情的等待里,人与人虽然可以肩靠肩的挤在同一节车厢,却是水火不可相融的陌生。在爱情没有到来,我不希望外面的世界,除了生命以外的事物,都希望不要接近我。
与黑暗的争斗,是一场非死即伤的战斗。很多恶念形成的时候,只是因为我们有能力和方法去做,用来满足当时的欲念,然当思维想法转念的时候,会忽然发现自己内心的黑暗。人的劣根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智慧并不是天生的,成长的过程中若不接受智慧,那么内心的黑暗会常常起反,疏忽就会越来越多。
在文明的时代里,我们有法度,使得人与人之间更加的和谐,得到了更为广大的自由。可是却很少顾忌内心的变化,很多的事被自封在心塔,没有更为坚实力量坚守,时常会被贪嗔痴絮乱了心塔环境。黑暗的消失都是黎明之光的来临,我们一边获得和接纳事物,同时也要认识到“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智慧让我们得到更多,同时也会叫我们如何去舍弃,看淡事物。暗与光只有在平衡的基础上,才能让人幸福健康的活着。
《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第15天
简宝玉分享会30日更写作打卡 第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