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就迈入了中年的门槛。过去觉得45岁是多么遥远,可就在清晨醒来就是2022到了。
小时候,我们想着吃,想着放寒假,想着快一点过年。那时候老听大人们说,这一年怎么怎么快,又要过年了!现在才明白,这一年真TM快,还没疯狂咧,我们就老了。
脸上多了褶子,头上尽是白发。少了一点年少轻狂,多了一份责任。少了一点冲动,多了一丝理智。岁数大了,胆儿越小,害怕父母生病,害怕孩子不顺,……人生的下半场难熬。
早上,加班,接到母亲电话,说父亲肠胃不舒服,要我去医院买点补品,我急忙追问:
“疼吗?”
妈妈话多,说了一大堆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也不好打断,听她唠叨一阵后,我才找机会插了一句:
“肚子疼不疼?”
她才回答我的问题:“不疼。”
“就是便秘,就是要吃点能全素蛮好。”
“那就好,我明天去,今天在加班。”
听到不疼,我心里才停当。这两年,父亲大病一场,虽然挺了过来,但是元气大伤,行动和思维能力退化了,所以只要听到爸爸不舒服我就紧张。
父亲脾气不好,容易急躁,我从来对他都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不和他有丝毫的争论。记得去年过年,在老家和亲戚们聚会,午饭过后,一大家子正聊得尽兴,他老人家不知什么原因心情大变,突然要回去,亲戚们都来相劝:难得一次聚,还是晚饭后回去。可是老人家板着脸吼着我:
“快开车,我们都要回去!”
没办法,我也只能乖乖听话,撂下一屋子的人带着一家人赶回宜昌。事后,二叔说:
“你就不听他的,为什么每次都听他?把他的脾气憋过来!”
我苦笑,我想让他多活些年,自己爸爸都忍不了,外面还能忍的了谁咧?
父亲还惦记的就是老家的房子,这是他进城后,自己一分一厘攒钱修的,倾注了他所有的一切,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找各种借口回家,我知道他是要回去看老宅。
老宅是在八十年代中期修建的,听母亲讲,那时候父亲刚从镇上电影队,调到县文化馆,工资少的可怜,但爸爸顾家,舍不得花一分钱,周末回去工资全数交给母亲,自己就带点家里的面粉返城,早中晚饭就用面粉做成老面粑粑(老家的懒人面团)糊口。父亲是用肚子节约的钱盖起了房子,现在看来不值钱,在当时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大房子。
后来,我和姐姐都理解了爸爸,由开始的不情愿变得主动,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主动开车带他回去看一下老宅。姐姐为了博父亲高兴,还花钱请人重新修缮房顶屋瓦,完工以后,妈妈发来微信,划拉着视频里的父亲在屋场忙前忙后,我差点掉了眼泪。
相对于父亲,我母亲就比较“时尚潮流”,微信、红包、支付宝都玩的溜。葫芦丝、电子琴、唱歌跳舞,样样来得。还建起了一支文艺小分队,常常登台表演。母亲用她的善良和智慧,把一大家子人都庇护在她温暖的羽翼下。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召集我们三代人,一起尝尝妈妈的味道,也就是传说中幸福的味道。
母亲小时候家里穷,外公在母亲很小的时候,就撒手人寰,留下兄妹四人,母亲刚进学堂就辍学务农。所以在认识父亲以前,她应该说是个文盲。母亲和父亲成家以后,父亲去县城谋生,留下母亲操持着家事,常常农活干完,还得养活我们,还要照顾爷爷奶奶,自然辛苦,但她一辈子任劳任怨,从无怨言。后来,为了多挣点钱养家,父亲在县城给母亲谋得一份差事,在关庙割草,过去的关庙不像现在这般,到处杂草丛生,母亲每天就是割草,虽然父亲下班偶尔也会帮着割,但一人多高的杂草,以母亲瘦弱的身躯一刀刀割下来,可想而知,那是多么不易。晚上,父亲就教母亲识字,母亲悟性很高,很短的时间,不仅学会了简单的阅读,而且还跟着父亲学会了摄影。学习的力量真伟大,从此母亲告别农村,承包了县文化馆的照相馆,干起了“艺术家”的行当。虽然母亲进城了,但是时刻也牵挂着我们,为了节约车费,周末她骑着自行车回老家,来回四十里,不辞辛劳。正是在父母的勤劳操持下,慢慢的家运好转,我和姐姐也转学进城,买房转户。每每念及父母恩情,我便觉惭愧不能报答一二。
近几年,我们把父母接到宜昌,目的是想让他们安度晚年。父母和我,姐姐都住在一个小区。但碰到父亲的机会少了点,因为他喜欢在家临贴练字,不大喜欢走动。周末休息,我会拿点在食堂买的馒头和包子,找个借口串到他们的楼栋聊聊天(父亲喜欢安静,我们一般不作打扰)。
有时候早上,我上班会看见母亲去买菜,姐姐下班会看见爸爸在小区走路。不急的时候,我会慢下车来望着妈妈招一下手,妈妈也会停下脚步目送我笑——感觉真好!
相比我的父亲文质彬彬得模样,我老丈人就不一样,老丈人身体倍棒,可以说吃嘛嘛香,我最喜欢看他喝酒吃肉,比抖音里的吃播视频厉害。他一顿酒菜,我一天都干不完。听我爱人说,年轻的时候,过年过节,他们三兄弟喝酒,都是拿着瓶子喝,一餐一斤酒不在话下,现在是老了,也能喝个三四两酒。除了喝酒就是种菜,老丈人闲不住,在郊区附近的山上,开的一块荒地,种上白菜,菠菜,萝卜,青菜……菜场里有的他都有,菜场里买不到的,他也有。他把菜地打理得整整齐齐,方方正正,横平竖直。休息的时候,他会带上我们一起爬上山坡去检阅他的绿色士兵。我们坐在搭建的草棚前,晒晒太阳,看着他挥舞锄头——感觉真好!
每当爱人下班路过菜地,老丈人都会准时捧着新鲜的蔬菜站在路边,我们家一年四季,都是吃的无公害的父亲牌蔬菜。
每周五我都会准时接到丈母娘的电话:
“明天来的吧,明天想吃什么……”
丈母娘说话声音洪亮,在楼下都能听到她哈哈的笑声。有她在的场合,基本都是笑声,所以我们也喜欢和她聊天,在她面前可以没有长幼尊卑之分,信口开河,想什么都可以说出来,她绝对不生气。
我们常常拿她自带的一些老语调(当阳话侬),或者老观念,开她的玩笑。说说笑笑,就忘记了时间。直到临近中午,她一个惊叹一句浓厚的当阳土话:
“完哒,日白日忘紧哒!烧中饭火哟!”
就这一句,把全场拉入高潮,一屋子哈哈大笑,响彻整个楼道——感觉真好!
女儿元旦前也放假回家,小时候,我总是喜欢教她学这学那,让她看这书那书,我是生怕她贪玩不好好读书,走了我的老路。是我太紧张了,才把我自己的喜爱强加在她的思想里,疼爱留在心里,表达出来的都是说教,我让她受委屈了。
让我欣慰的是,女儿很懂事,她把自己的学业规划的妥妥贴贴,让我对她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现在是听她讲一些大道理给我了。晚上坐在炉火边,关掉电视,放下手机,听女儿讲大学里故事,同学的爱情,未来的规划,以及专业课的知识,虽然不懂,我也会望着她,眼神不动,装作一副懵懵懂懂,认认真真的姿态,时不时也插上一句比较合适的问题,让她知道“学生听的很认真”,以至于我听的越认真,她就会讲的越多,侃侃而谈,不知不觉,已经半夜,——感觉真好!
2022来的太快,快的不知道怎么迎接,这一刻,想发个抖音,没找到什么素材。想发个朋友圈,看了一下,朋友圈都在发祝福,饭菜,旅途。我还是啰啰嗦嗦的写一篇口水文,迎接一下2022。期望这一刻永驻,就像一张照片,永远停留时刻,万物不要动,时间不要动,空间不要动,世界就这样,我们也不要动。一日三餐,柴米油盐,父母安康,女儿聪慧,平平安安,一直这样——感觉真好!
2022年元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