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臂猿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男孩和女孩与他们的父母在黎族部落里快乐的生活。
可是某天,妈妈因为生病去世了。爸爸娶了一个恶毒的继母。
她对两个孩子很不好,而且还在爸爸面前谗言相加恶言中伤他们。
为了让爸爸相信她,并夺去他对孩子们的爱,她施了一个诡计。在农忙的时候,继母让孩子看守稻田不让鸟儿来偷吃。
某天,她借故支开他们,并在田里洒下稻米,吸引了许多小鸟来天里啄食,还故意让爸爸看到。
爸爸生气得不愿聼孩子们的任何解释,他狠狠地责备孩子。伤心的孩子们决定离家出走住在深山中,并渐渐适应了林中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爸爸越来越思念自己的孩子,心中也十分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且十分想念他的孩子。
为了让孩子们回来,他假装生病死去。孩子们听到这个噩耗便回家探望爸爸。
当他们在爸爸的遗体旁哭泣时,爸爸突然抓住他们的手臂不让他们离去。
因为父亲的欺骗而感到震惊与绝望,两个孩子努力挣脱并回到丛林中。
最后他们决定永远不回来,变成长臂猿从此生活在森林里。
自保村保卫战
子保村,是一个紧邻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的黎族小村庄。
其身后的热带雨林数千年来都是海南长臂猿的家园。
村民以前可以看到它们,至今还能聼得到它们清晨的鸣唱。
在1978 年,一队来自霸王岭林业部门的伐木工人带着伐木器械,驱车来到子保村,计划在流经村庄的那条河流的源头伐木。
他们拒绝伐木队砍倒任何一棵树,拒绝森林和河流被毁。
愤怒的村民自发聚集并堵住村子后方去往森林的路。
为了解决纷争,村里一位勇敢的年轻人自愿前往县政府,去改变决策者的心意。
为了实现这次旅程,让决策者听到村民的心声,村中每 户人捐给年轻人两分钱作为路费。
年轻人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终于坐上去往县城的公共汽车。
在县里他见到了白沙县县长。
在聼了年轻人的陈诉后,政府同意放弃在黎族村落的森林的伐木计划。
自此这篇森林便得到庇护并在八十年代最终成为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这位年轻的勇士之后也成为了黎族村的英雄,之后数十年一直担任该村的村长。
黎村与苗寨
黎族的造型艺术,以织锦工艺最为著名。
在唐宋时期,黎族的纺织技术就比中原先进。织出的黎锦、黎单闻名于世。
他们利用各种不同的纺织工具,从轧棉、弹棉、纺线、染色、理经、织布、刺绣,直到生产出色彩斑斓的锦、被、单、筒裙、花带等,已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生产工艺。
黎族对动植物的深刻了解,药材、编织物和手工艺的原材料都取材于自然。
黎锦的很多图案也来源于海南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更是黎人热爱自然的表现。
苗村的村民为苗族,较黎族的村子而言,苗村更好的保留了具有自身的传统服饰文化,在苗村中仍偶有见到从头到脚穿着一整套苗族传统服装的老妇人,而带着苗族传统的帽子的人则更是比比皆是。
总体而言,苗村女性的传统服饰比黎族要更加复杂、艳丽,包括头饰,上衣,内围裙,外短裙,绑腿,鞋子等,男性的服装则比较素雅,以深蓝色为底色,伴有少许白色花纹。
村中许多家庭都仍保留有几件传统服装,其中多由于是家中女主人当年结婚时所穿着的,故一直没有丢弃和贩卖,但工艺大都已经失传,只有极个别目前年龄在50岁左右的妇女中仍有所传承。
海南长臂猿
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在 IUCN《2006-2008年濒危灵长类物种报告:世界上最濒危的25 种灵长类物种》中排在第一位。
目前海南长臂猿只有20 只左右,仅分布在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海南长臂猿作为热带雨林中的指示物种,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近年来,长臂猿栖息生境严重丧失。
热带雨林被人工林所替代,这对完全依靠树栖生活的海南长臂猿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偷猎也是海南长臂猿面临的一大威胁。
为更有效的保护海南长臂猿,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自2005年开始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开展社区环境宣传教育活动。经过多年来不间断的良好互动,如今全乡所有村民都知道了长臂猿,了解了其相关的一些生物学知识,知道了相关的保护法律法规。人们开始反思人类的行为对长臂猿造成的威胁,并有志于改变这种状况,保护好这一物种,为自己的家乡有长臂猿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