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之始未进入主题之前,先统一读书方法。
知道自己无知
对于确信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会更加谦虚。但对于我们觉得自己知道的事情,可能会陷于刚愎自用。所以,处处留心、时时求证,才能从看似不同寻常的地方找到深思熟虑的结论。只有不断省察自己的生活,才能成为一个高效、开放的终生学习者、跨界高手。不盲目自信,不妄自菲薄。时常考虑有没有原有观点是错的,了解是错的时候,是自卑呢还是欣喜?
读书心法
对事实描述时会有差异,每个人理解的方面、角度不同,甚至另有隐情会部分隐瞒事实。读书时,从写作者当时的背景中考虑,情节、细节都出自于背景。作者写作目的大多为了回答当时出现的问题。
搞清概念
用反问法,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从提问到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锻炼思考能力。
1、找出不正自明的观念。
2、假设观念不对,找到反面例子,或者证明观念的逻辑错误,也可以因果倒置试一试。
3、修正原有观念,使之包含找到的反面例子。
提醒:反问法将人会引入一个死胡同,多用于自己,少用于他人,否则会招致他人反感。对他人应用“三人行必有我师”,好的学习,不好的吸取教训。
“理解越多越痛苦,知道越多越撕裂”的情形很多人无法破解,也成了许多人不思考的理由。深层次的想想,其实痛苦有着相对应的清澈,与绝望相均衡的坚毅。
智与不智
当时背景下的“智者”,近乎于贬义,“智者的怀疑”认为对立的两个观念是否正确都无意义,但选择时是判断一个强者或者权贵相信,又或者更多的民众相信的,然后他装作拥护,其实内心充满鄙夷。相当于当下成功学的培训师,常常用弱命题去反驳强命题。
真正的“苏格拉底的怀疑”是两种对立的观念,或许都有理、也可能同时都有局限,非常类似于“中庸之道”。菲兹杰拉德也同样说过:“是否拥有一流的智慧,就是要看一个人能否有能力在脑中同时持有两种对立的想法,并且依然能够保持正常运转”。
总之,经过思考,不断地省察自我之后,仅仅是可能会找到人生的意义,可能更自如的控制自己的人生。听从苏格拉底这个邋遢胖老头的教导,好好地照料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