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哪里去了》本课主要讲水的蒸发,其中需要安排学生一个前置活动,即准备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并进行对比蒸发实验,为课堂做准备(这个实验可以简单向学生渗透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课堂开始我向学生展示了一杯水介绍,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并且一年级他们已经学习过水,知道一些水的特点。他们可以说出一些,但是说的很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看闻摸的方法顺序来说水的特点。这节课比较困难的点是学生需要观察水蒸气,并且比较雨水的特点,但是水蒸气是看不见的。于是就要设计活动,向学生证明,水是无时无刻在蒸发,并且由水蒸气产生——两个杯子的蒸发实验和透明和倒扣在泥土上的实验,可以说明水是无时无刻都在蒸发的,而在黑板上写水字消失(观察不到水蒸气)和烧水壶上的白汽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水蒸气是看不到的。在这两点的基础上(水的上方就有水蒸气),再让学生用看闻摸的方法,对比水和水蒸气的特点,并总结在活动手册上。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很容易将白气理解为水蒸气,教师应当使用水在黑板上消失,没有现象,这个事实帮助学生理解,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水沸腾了》本课紧接着上节课内容,蒸发和沸腾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只是一个比较平缓,一个比较剧烈,可以适当向学生拓展。本课内容较多,一是要向学生介绍实验仪器及用途,以及使用方法。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我采用的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记录现象,并填写活动手册。并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如为什么会产生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学生,这些气泡其实就是水蒸气,由于。烧杯底与火焰直接接触,温度较高,所以底部产生气泡。当水沸腾时,学生会明显察觉到这组数据中温度达到98.5℃,并且继续加热温度不再上升。有的小朋友可能会说温度达到100度,水就沸腾了,但事实是温度并没有达到100度(这个地方要向学生强化用现象说话的科学思维),可以向学生解释,这是因为没有达到标准大气压的原因。并且由于在多个班行课过程中天气不同,导致每节课实验沸点不同,可以适当拓展。如果本节课作为一个课时来上,时间会非常紧凑,但分为两个课时来上,内容会稍显单薄。
这两节课的内容相互关联,可以让学生感受水变成水蒸气不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