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从《父母的语言》中知道了,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学区房,也不是国际学校,而是父母的语言。
三岁以前就有3000万词的差距
一项研究表明,来自脑力劳动者家庭的三岁孩子比接受救济家庭的儿童听到的词汇,累计多出3200万。而且,脑力劳动者家庭对孩子使用更多的肯定词汇,接受救济家庭的儿童对孩子使用更多的负面词汇。
三岁以前,父母的语言帮助塑造孩子的大脑,对孩子的数学能力,自律性和道德品质都有极大的影响。回想我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缓慢,两岁才开始说两个字,原因就在于我们跟他说话太少了。并且,我们没有用很多积极肯定的词汇。樊登老师的一句话刺痛了我,不要等孩子上小学后才发现与别的孩子差距很大。三岁以前就已经有差距了,只是父母都没有重视,不知道父母语言的重要影响而已。
父母语言对自控力的影响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很多方面都有影响,但这里我着重谈谈对自控力的影响。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孩子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依靠的是照顾他们的人。语言技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什么样的语言会破坏孩子的自控力?什么样的语言会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命令型的语言会破坏孩子的自控力。读到这里,我有种和这本书相见恨晚的感觉。我时常困惑为什么孩子的自控力这么差,原来是被我管成这样的。因为我总用命令型语言,导致他不仅自控力差,还时常叛逆。
相反,建议提示型语言会提升孩子的自控力。比如,引导孩子提出意见或选择,和孩子讲清楚前因后果。帮助孩子种下因果思维的种子,最终会帮助孩子成为有自控力的人。这一点值得我学习,在跟孩子讲不要做什么事时,不能只说不要做,而要讲清楚前因后果。
亲子沟通方式:3T原则+关掉它(Turn if off)
本书作者提出了科学的亲子沟通方式:3T原则。虽然主要适用于三岁以前的孩子,但我觉得这个方法也可以借鉴一下。亡羊补牢未尝不可。
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轮流谈话(Take Turns)。
共情关注:
父母要注意孩子关注什么,及时做出回应。这与正面管教的理念不谋而合。大多数时候,我都没有认真关注孩子的所思所想,总是希望把自己的理念灌输给他。共情是需要持续练习的能力。充分交流:
多跟孩子说话,帮助孩子掌握更多的词汇。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解释和描述自己的活动。不用代词,因为代词容易造成困扰。训练脱离语境的语言,就是针对当下没看见或没发生的情况进行训练。比如,和孩子一起聊聊认识的小伙伴。扩句,就是在孩子的提问或回答中加入更多的词汇回应孩子。我觉得这个方法对于上小学的孩子还可以用,如果在聊天中更多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对掌握这些词语一定有帮助。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是最重要的原则。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聊天非常重要。父母要多提开放式问题,而不是只用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怎么办”和“为什么”能帮助孩子独立思考。关掉它:
指的是关掉电子产品,它们不能和孩子互动和回应,不利于孩子大脑的发展。
虽然看到这本书有些晚了,但3T原则对我依然很有启发。它提醒我要对孩子多共情,多和他说话和互动。多提开放性问题。虽然启蒙教育没做好,但现在依然可以做些事情帮助孩子走好未来的人生路。希望更多的父母在孩子没出生时就看到这本书,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