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巨婴”的正确认知和应对】
小陈是一个情绪化非常严重的女生,没谈恋爱之前,她的那些朋友就经常会因为她的情绪,对她避而远之,毕竟一言不合,就动手砸墙的朋友,实在有点可怕。
小陈恋爱后,男友就成了她的情绪垃圾桶,经常因为一件小事就随心所欲的发脾气,最严重的一次,是两个人去买手机,小陈看上一款外形很漂亮的手机,但男友觉得不实用,性价比太低,就说再去别的地方看看。
可能男友拒绝的态度有点强硬,语气也不是太好,这下就激怒了小陈,回家路上一直在说这件事,男友在开车,小陈却一直在和他吵架,吵到最激烈的时候,小陈甚至要打开车门跳下去,把男友吓得不轻。
到家之后,两人又爆发了更大的冲突,男友觉得她不顾时间地点的发脾气太不成熟了,还拿生命开玩笑,小陈却完全听不进去,她说自己当时就是觉得天塌下来都没有自己发泄痛快了重要,男友一看小陈这个态度,直接提了分手,当天就收拾东西走了。
一、“情绪巨婴”的概念
在爱情中经常搞事情的人,往往有一个共性:冲动,且情绪控制能力较低。
每个人的情绪发展成熟程度是很不一样的,原因在于每个人经历过的家庭因素、社会环境、职场环境等等都会影响到情绪发展水平。而情绪能力较低的人(主要包括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两个方面)往往不擅长照顾别人的情绪,也把握不住自己情绪,表现得像个“情绪巨婴”:
认为世界都是围着自己转,认为周围的人应该像母亲一样照顾自己的情绪。
一遇到困难可能立马情绪崩溃、行为低幼,有点像不定时的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引爆。
日本作家加藤谛三曾这样描绘情绪巨婴:“作为一个在社会层面、肉体层面都已经是成人的个体,他无法像三岁小孩那样行动做事。周围的人是以三十岁的成年人的标准在要求他、对待他,但他却无法拥有三十岁成年人的情绪,他的情绪有时候会像三岁孩子一样不稳定。”
情绪化的人不会用理性和逻辑思考,他们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甚至勒索绑架他人,必须为他的情绪感受负责,“我觉得怎么样”是他们常说的话。
情绪化严重的人,一点都听不进不一样的意见,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一个沉浸在自我情绪中的巨婴。
控制情绪是成年人必备的生存技能,而那些情绪巨婴,就像没有断奶的婴儿一样,完全顺着自己的心意,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发脾气就发脾气,发作起来,甚至连生命都不顾,结果不仅自己难受,身边的人也深受其害。
二、“情绪巨婴”的成因
1.原生家庭的影响
父母家人都不善于控制情绪,也都不具备觉察情绪和管理情绪的能力,自然也没有意识去体察和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
有一次带女儿在公园沙堆玩,看见一个爸爸指着自己三岁儿子的鼻子狂骂,你不要哭,你要再哭我就把你扔在这儿,我一看见你哭就烦,男孩子哭什么哭。
三岁的小男孩努力控制自己的眼泪,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被别的孩子欺负了,打得很痛,爸爸不许他流泪,可是真的很痛很委屈。
可想而知,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对痛和委屈,还有一些本应该用伤心表达的情绪,就没有感觉的麻木了,不知道如何表达,只会在难受的时候让自己躲起来。
2.传统教育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从小告诫我们,不应该有哪些不好的情绪?
嫉妒、不安、愤怒、焦虑、沮丧、悲伤、痛苦,忧郁等等,它们都是不好的情绪,都是我们应该远离的东西。小孩子就应该快乐,阳光!
我们害怕自己变成别人不喜欢的阴郁小孩,不能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很差的一面,伤心的时候要告诉自己要笑,难受的时候要告诉自己该开心,愤怒的时候要告诉自己要平静。
情绪的表达出现障碍,可是内心的感受又很难平息,第一反应就会让自己躲起来,直到身边的人帮助他们把这些感受平复下去。
小时候的情绪没有被接纳,长大后对自我的情绪认知不足,以至于很多人会觉得情绪就等于不好的反应,成人的社会化表现等于能够控制自我的情绪化。
这就进入到了一个误区,把情绪当做敌人,实际上不是这样,情绪应该是我们的一个战友,适当的情绪流露会帮助我们平衡自我内在的心理状态。
三、“情绪巨婴”的表现方式
情绪系统和逻辑系统两者同时影响我们的判断力,而情绪系统对决策质量会有负面影响。
情绪巨婴思考问题时,更倾向于使用“情绪系统”,但情绪巨婴的体现并不是仅仅单纯的无法很好的掌控自己的情绪。
1.无法面对“延迟满足”
追求即时反馈和满足是人的本性,而社会化则是一个学会控制本性的过程。
情绪巨婴往往都是拒绝社会化,无法面对不能及时满足的情感黑洞,只会索取当下的情感满足,放弃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
2.不能接受自己独处
叔本华曾说过:“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这也就是情感巨婴始终会给予他人一种不完整感觉的缘故。他们没有自我,没有判断是非、照顾自己需求的能力,常常会对周围人提出强制的依赖性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就会很空虚失落甚至愤怒,随时让他人为自己的负面情绪买单。
3.情绪状态和认知体系极不稳定
情绪巨婴容易根据自己当下的情绪去评价外在的世界,“我若安好,世界皆可;我若烦躁,世界去死”。
4.对过去的复盘对未来的计划都是回避状态
他们会活在所谓完美幻想里,需要别人为他们提供情绪价值,转移自身的负面情绪给别人,不愿意自己为现实负责。
四、正确应对身边的“情绪巨婴”
如果对方只是社交层次的关系,那么我们可以衡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接住对方的情绪宣泄,有没有必要承接对方的情绪黑洞。
自我能量不足的情况下,不如让自己先行抽离,只有在保全自我的状态下,才能够真正帮助到别人,不然只会互相拖垮。
但如果我们身边人是情绪巨婴无可避免,该如何帮助他走出这个困境呢?
1.肯定对方
情绪一旦激化,他们的关注力用于自我内在消耗,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谈分析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这个时候,他们会更在意自己被对待的态度和方式,不如顺应一下他们的情绪,理解和接纳他们想表达的内在需求。
2.边界清晰
一个情绪巨婴是没有办法和另一个情绪巨婴共处的,激发的时候他们只会互相情绪化的攻击。
能够帮助一个情绪巨婴的,只能是一个情绪相当稳定、自我边界意识清晰的人。
要能清晰分辨他的那些负面情绪是来自哪里,是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惯性发作,还是事态的确很糟糕。
3.不要冷漠也不要纵容
人具有从痛苦记忆中学习应对经验的能力,当他发现情绪绑架对你不起作用的时候,也会有所收敛,情绪巨婴是自己和周围人共同纵容的结果。
你越是淡定,他就越是无味。最开始可能会遭到他的激烈对抗,坚持下去,适当加点凶恶的配方,让他觉得那一套老方式行不通了。
4.给一个正确的示范
情绪化的人通常把心里想的显露在脸上,不会管理自己的表情,在发现稍微不对的时候,就要赶紧提醒他们,引导他们留意自己坏情绪是怎么开始的。
要给予对方一种“这个人没有责任义务要替我的感觉负责”,既不是置之不理,也不要任其倾泄,这个度的把握对当事人的要求很高。
只有当你内心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时,你才能对身边的人温柔又有界限,你才能真正帮助到他。
五、“情绪巨婴”的自我修复
1.自我觉察,找到你的情绪按钮
很多人以为情绪都是由当下的事情引发的,其实,绝大部分的情绪,都跟我们以往的经历有关。
人类大脑主要负责掌管情绪的脑区叫“边缘系统”,也被称为“哺乳动物脑”。这部分大脑在婴儿出生后飞速生长,在7岁左右发育成熟。
这期间,幼儿经历的所有事,都会塑造他对世界的认知。如果大脑总是激活同一条情绪回路,那它就会学会这种模式,并且反复出现。
比如,总是觉得安全、感受到被爱,大脑就更擅长去探索、发现新事物;总是感受惊吓,大脑就对恐惧更敏感。
这种稳定回路一旦形成,就会对应一个“情绪按钮”。一旦碰到,情绪脑就迅速反应。
表面上看,文首中的小陈生气是因为男友轻视她,反复探究后才发现深层次的来源,却是小时候母亲对她的打压式教育。无论小陈做得多么好,母亲总是否定她。
于是,否定就成了小陈的一个“情绪按钮”,男友的话,让她从小就熟悉的不安全感和不自信感立马浮现。
人在应激状态下,情绪处理系统的优先级要高于“理性脑”,情绪脑一旦开始工作,理性脑就会退居二线,停止发挥作用,所以才有失控的瞬间。
后来,小陈开始认真体察自己的情绪,才意识到,原来这并不是自己和男友的错,而是受童年经历的影响。
有的情绪源自童年时代,也有的情绪跟成年后经历的突发事件紧密相关。心理创伤难以磨灭,如果没有真正释怀,也会变成一个“情绪按钮”。
所以,如果别人的言语无意间激怒了你,请你觉察一下这个情绪的缘由:是什么让你感到受伤或愤怒?以往有过相似的经历吗?
找到根源所在,我们的感受就会好很多:这不是我的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2.逃离情绪“控制”的误区
找到根源,就可以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吗?不,解决情绪问题的方法,永远不在控制。
由于面对创伤太过痛苦,人下意识会转移注意力,或者直接避开能让自己产生情绪的人事物。这也是我们常常想到的“情绪控制”法。
这些做法可以理解,有时候,逃避和自我欺骗能让人好受些。但这些都治标不治本,甚至还会让事情恶化。
压抑情绪、不面对以往创伤、屏蔽心灵真实的感受,就好比伤口发炎,却不肯去脓、挖掉烂肉,只是一味地给上止痛药,结果内里愈发溃烂,情绪崩溃一次比一次容易。
小陈交往过的男朋友都不长久。一旦发生冲突,她就觉得性格不合,选择分手。可是,如果她内心深处的不安一直不解决,换多少次都没用,问题依旧会重现。
改变始于我们学会拥有我们的情绪脑,这意味着学会观察和忍受那些与悲惨或羞耻有关的心碎以及揪心的感觉,学会聆听我们身体内部的状态。
被屏蔽的伤,没有释怀的痛,其实一直都在暗处持续影响你,只有正视它们,你才有治愈自己的可能。
3.找到爆发基准线,提前预警
多留意自己平常情绪稳定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这样才能让自己情绪有起伏开始爆发之前有所察觉。
我们知道情绪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结束,对它就不会那么抗拒和恐惧,自然而然,对情绪的察觉能力就越来越强,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就会越来越高。
找到这条基准线,相当于给自己设了一个预警,留出了一片缓冲带。
4.深呼吸,给自己一个冷静空间
当感觉情绪快失控的时候,深呼吸。如果是在社交场合,周围都是不太熟悉的人,不方便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迅速找一个地方冷静。
这也是很多公司设立咖啡间的初衷,工作烦躁情绪容易激化的时候,或者被上司批评被同事排挤,情绪快到崩溃的边缘,就让自己一个人冷静一下。
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治愈方式,这只是暂时可以让自己情绪冷却的办法,做不到完全疏导内在的情绪需求。
5.学会向爱人和信任的朋友求助
从身边亲近的人开始训练自己表达情绪的能力,在察觉自己情绪激化的时候,明确告诉他们:我的状态不对,需要你们的理解和陪伴。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正在身边,看着或者听着我们时,会感到平静和安全,当我们的心灵与爱的人相联结时,会远离混乱和恐惧的状态。
这样做带来的解脱感,不至于让情绪一直憋在那里,因为没有人理解而爆发。
6.疗愈过去和修改信念
决定人行为的,并不是他的经验,而是他从经验中获得的结论。
“经验”就是我们过往遭遇的创伤,“结论”就是我们对世界形成的认知和信念。
因此,想要改变自己的情绪,需要从根源开始疗愈,去理解我们过去的经验。但由于这些经验往往持续了很长时间,造成的影响很难一下改变。需要有经验的导师帮忙,多参加一些相应的练习,不断巩固,才能有好的效果。
疗愈过程一般是两个方向:一方面通过释放我们以往积压的伤痛,减少在应激状态产生的“情绪因子”,弱化已经形成的“情绪回路”对我们的影响。另一方面开辟一条安全的“回路”,激活脑内掌控正向情绪的区域,建立更多的“积极经验”。
在疗愈的基础上,可以对“信念和认知”进行自我察觉,判断它需要什么样的转变。主要看:这个信念是否全部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忽略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个信念是否违背社会环境对人的要求?这个信念是否对你实现个人目标造成阻碍?如果符合以上三点,我们就要及时修改自己的信念和认知。修改需要去往正面方向,明白一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但最终会变成什么样,没有标准的答案。因为,人总要持续不断成长,如果我们停止学习,我们的认知就由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决定,只有持续进步,与更智慧的人交往,见识更深更广的世界,才能拥有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能量的信念,变得更加幸福。
丁俊贵
2021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