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一个不经意的点击,竟幻化成了一根带着若干钩子的绳索。
绳索一甩,便钩住了一帮八杆子都打不到一块的一干人等。
绳上的男女老少瞬间就因这根绳子而变成了某种关联性关系,这种关联性也是一环扣一环,形成了“上可溯,下可追”的责任溯源链。
当这事开始追根究底时,让“全然不知状况”的众人哗然。玲梓则处于此事的核心,从惊愕,到莫名其妙,进而勇敢直面。
“或许有人一生都很难遇到这么巧合的事情”,当事件水落石出时,玲梓感慨的同时又开始自嘲,“或许是我的阅历太浅了”。
这一天,从工作的类型来说,所有的事情都在玲梓的控制范围内,即便再困难的事务也是有了多年的交手经验的。放在玲梓的眼里,唯任务的密集度算得上是一种考验。
从时间上来看,自己手上的和安排下去的每一件事情都在有条不紊地按进度行进着。
根据多年的经验,这一切皆了如指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工作却也仅仅是在重复往日之事罢了。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一脸麻木的玲梓,既不会一脸犹豫地说“这件事我不会做”,也不会一脸惊喜地大喊“这个我会,让我来!”
但今天的一通电话,却让玲梓及周边的同事都出乎意料地未曾经历过。这到底是什么事呢?
唉,与其说神奇或离奇,不如说是巧合得过于了。
上午10点,大家都沉浸在工作或工作表象下的摸鱼当中,玲子的手机响了。
看到是坐机,玲梓的心先提了起来,该不会是学校老师打来的吧。分神的同时,手指也触到了拒接键。
玲梓立即又点了回拨,当对方说自己是物流公司时,玲梓暗中松了一口气。
但很快又纳闷起来,因为对方说:“你有一批灯具,共有16件,快点来取走吧。”
“收件人写的是什么名字?”玲梓很纳闷,“哪寄来的?”
“收件人是玲梓,你是叫玲梓吧?寄件人是广东佛山的彭生。”
玲梓表示自己没进过什么货,也不知道彭生是哪个厂家的,于是跟对方表示“我这边先问问,弄清楚了再回复您。”
对方果断应允。
玲梓先致电负责进货的部门负责人,对方说并没有以这种方式进过货。
又致电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均说近期没有进货,并一致表示“就算进货也不可能写你的名字”。
玲梓又致电老大,老大亦然。
不过,大家都建议先去拉回来再说,“既然名字和电话都没错,而且我们也确实在卖灯具。后面总会水落石出的,说不定是赞助的呢。”
怎会如此呢?玲梓一头露水地决定还是再打电话问问物流公司,了解多一点线索。
这次,对方果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说写的是“到付”,要玲梓这边出190元运费。
玲梓向对方要了寄件人的电话,一通电话过去,对方却是广东那边的物流。好在对方很敬业,客气地说先找到厂方,看一下是何种原因后再回复玲梓。
玲梓决定等弄清楚了再做下一步的计划,而不像其他人提的建议“先收了货再说”。
38分钟后,楼下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是卖麦芽糖的,远远的一路走来了。
玲梓在这叮当声中突然响起,对方怎么这么久还没回复?于是主动给对方挂了一通电话。
电话挂断后,玲梓总结出,对方客气也许只是客气,跟职业道德是分开指向的啊!对对方一开始的好感顿时荡然无存了。
好在,这次对方总算给了玲梓一记水落石出的答案。
原来,若干年前,玲梓曾经为公司进过一批灯具。从那时起,玲梓的名字和电话就存在了对方的系统里,当有一天一位与玲梓同名的人在进一批灯具时,发货人员输入“玲梓”,一敲,该有的信息便自动跳出来了,于是照着地址发货。
真正的——那位要进货的“玲梓”却没有拿到货,这边厢,一脸莫名其妙的玲梓却几乎将整个公司主事的人都“强行问话”了一遍。
对方见怪不怪地告知玲梓:“您不用管这件事了哈,这边物流会帮忙退货回去,然后再重新发给别人。”
玲梓道了谢,心里却也很无语,如果自己不打电话,那是不是就一直不回复呀。
一个早上平白无故浪费自己和这么多人的时间和精力,还好,自己也没有一时脑热地先把货拉回来再说。
这是一个值得谨记的事情,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用心核对,确认,再落实,不然会产生一切很不必要的麻烦。
能够造成时间、精力、人力、物力以及金钱上的损失的失误,都不容小觑。
即不要让自己一时的疏忽大意,让无关人员跟着一起买单。
选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