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驱动》:从内涵到外延,拥有利他思维,做有价值的人
曾经有个人每天夜不能寐,就让禅师为自己解答疑惑。原来他的困惑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一方面认为他将来会大有所为,另一方面其他人觉得他一事无成。
禅师告诉他,一斤米在不同的人眼中,价值不一样。厨师眼中是三碗米饭,农民眼中值一元,而在酒厂制成酒却值四十元。同样,每个人在其他人眼中也会有不同的评价,根本不必纠结,自己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根源在于自己。
《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主要告诉我们“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和如何通过创造个人价值,获取人生的成功、幸福和意义。
作者周岭是畅销书作家,更是一位心智探索者,所著《认知觉醒》年发行量突破15万册,他的文章多次被“人民日报”等官媒微博转载,深受大众欢迎。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做成一件事的来龙去脉,用认知来驱动自己,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1、二元世界,简约不简单
古语有云:大道至简。
这句话的意思是最有价值的道理其实是最朴素的,简约但不简单,所以是简单和复杂的统一。而知识的积累和大量知识的输入,会提升我们的底层认知。
万世师表的的孔子一生都在强调两件事:一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实现不容易;二是一个人能包容万物才意味着真正成熟。
作者在书中提到“做成一件事”的一个特质就是包容万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能做到包容万物的就是圣人了,我们初学者很难企及,那么就先从简单的“二元对立”说起吧。
“二元对立”看着似乎难懂,但其实很简单,它是一个底层逻辑。二元世界里,只有“是”和“否”,“黑”与“白”,“对”与“错”。
小孩子的二元世界,交朋友不是喜欢就是讨厌;对他好的就认为是好人,反之就是坏人。在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里,他们很轻松地认知世界。国学启蒙读物《笠翁对韵》就是用二元法帮助孩子来认识外部世界。
但真实的外部世界却不是二元世界,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提升底层认知,那么我们的生长空间就会越来越狭隘,厌恶不喜欢的人和事,越来越不适应环境,从长此以往,就会越来越压抑,不利于我们自身的生长。
现实社会中,我们感觉自己一直很努力,却为什么总是看不到希望?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这要从内向生长和外向生长说起。
内向生长通常是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阅读、游泳等;外向生长是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写作、演讲、社交等。简而言之,内向生长是培养习惯,外向生长是打造技能。
我们更多的关注内向生长,加强内在循环,培养良好的习惯,努力成为更好的人。似乎改变自己比改变世界要容易,常常会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
而这一切和外界没有关联,也不能为他人提供长久有效的价值,更谈不上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了。
如果我们注重向外生长,培养过硬的技能,持续产出有价值和有影响力的作品,就能参与社会价值体系循环,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成为有价值的人,我们就能享受到努力的希望。
当我们注重了向外生长,意味着我们日益成熟,对那些看不惯、讨厌的事情也有了包容之心,
就会从“二元世界”跨越到“多元世界”。
2、多元世界,利他是最好的人生
如果我们不从二元世界走出来,就不会真正认知这个真实而复杂的世界。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必然要从“二元世界”走向“多元世界”,思维也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存”。
毕竟,世界是有层级的多元世界,正如老子《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用非黑即白的底层认知来认识多元世界,就要跳出二元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领悟复杂的、不确定的、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
复杂的多元世界里,事情的演变需要一个过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结果也会有延迟。那么,一个成熟的人不会被当下不确定的结果束缚,而是保持适度的耐心,专注眼前的事情,持续观察和思考,以包容的心态保持平和的情绪,成为认知的强者。
我们都知道“我为人人”和“人人为我”是完全不同的认知思维,前者是利他思维,后者是利己思维。
利己思维模式是“我想要”,在这个目标驱动下,人们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或者急于求成的状况。
而反观我们周围,那些有独特价值的人是我们愿意关注的人。这种价值体现在被别人需要、被关注,进而形成密切的联系,最终会发现,自己想要的水到渠成。这也就是利他思维模式的“我能给”。
“利他就是利己”才是这个世界真实的运行规律。
一旦我们的认知从“我想要”提升到“我能给”的阶段,就会去除浮躁心态,就会思考能为别人带来价值的事情,从而打磨自己的价值,保持耐心和远见,坚定前行。
神州十三号女航天员王亚平二度出差飞行太空,将在空间站度过半年时间。她将成为第16位在“太空行走”的女性,任务艰巨,为了我国的航天事业,她付出了超凡的勇气和胆识。
王亚平以无谓的奉献精神践行了“我能给”的利他思维。
国内流程管理专家金国华曾说过:只要这件事情是有好处的,对别人、对自己有价值,有贡献和产出,你就坚持。人生所有的付出和经历,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刻给你回报。
毋庸置疑,利他才是最好的人生。
3、认知力量,做有价值的事
我们要明白关于价值的关键认知:改变自己的关键是创造价值。
在社会生活中,只有自身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才会被需要,才会参与社会价值体系循环,才会做有价值的事,成为有价值的人。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有所不同,那就运用认知的力量驱动自己。认知驱动是指做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真正的目标和动力来自我们对一件事情清晰而长远的认知,而非某个特殊的时间点。
我们习惯了新年制定新计划,立一个flag,但过不了多久,就变成了三分钟热血,因为毅力,苦苦坚持了一阵,最后不了了之。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
我们不妨试试认知驱动,一旦达成目标,就会成为长期主义者。
乔布斯的真正目标不是生产苹果手机,而是为了改变世界。基于这个认知,决定了现实世界他能走多远,因为在他心里早已有了标记。
由此可以看出,做有价值的事,才能拥有创造的力量。那么如何做呢?
第一步是有输出意识。向外生长,培养过硬的技能,就是价值输出。
比如学写作,只是大量阅读,只读不写,读完书记不住,没有写作输出,无法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就不会有真正的技能。真正的技能必须对外输出价值,被他人认可和需要,成为更有价值的人。
第二步是有价值意识。
我们的作品要想有长期价值,需要两个条件:独一无二和对他人有用。简而言之,也就是一定要创造出独一无二且对自己和他人有长期价值的东西。
第三步是要获取反馈。
要想让原创作品具有长期价值,并不容易,不过有了输出意识和价值意识,就可以启动“反馈迭代”了。根据反馈,按照“对自己和他人有用”的标准,不断调整自己的作品,迭代升级,逐步完善。
只要我们不断提升认知,结合实际,持续实践,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创造力量。
我们从二元世界走向多元世界,提升认知的过程,也就是成长的过程。成长从本质上来说是做成事情、创造价值。一个人的成长也是通过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来实现的,也就是利他思维。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种树也好,做事也好,时不待我,就从现在开始吧,努力做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