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在想想颇好笑的。小学时候上自习,走神的时候自己作了几首“诗”。那些句子勉强能称作“诗”的原因是它们有韵脚,虽然是由毫无意义的字词拼贴组成,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朗朗上口。于是就把它们夹在透明夹子里了,不知道现在还找不找得到。
长大了也依然如此,有时候不是为了想要写什么而写什么,也只是为了看到我创造出来的事物的样子。似乎来自儿童玩耍的天性——所以我说我并不是一个自律自制的人,如果我果真能一直做下来,只能说明我确实很喜欢。我再次开始审视我每天写一些东西的意义:也许等将可说的废话都说完,我可以为自己准备一本《小学生作文练习大全》;等到无话可说,在每日构思的时候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了。
隔一段时间就会写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一些零零散散的词句会不断浮现在脑子里,但是所谓“灵感”通常就像房间里一晃而过的蟑螂,逃跑迅速,很难一下子打死,不我是说记下来。而且通常这个阶段发生在不是很清醒或者很疲惫的时候,大概类似模拟人生里小人的情绪状态呈现“受启发”或是“专注”的时候。我现在的本事完全不足以支撑我凭借灵感顺畅地完成文章,原因大概是积累得还远远不够。
二
积累是一回事,但是如何通过思考把积累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是另一回事。国外有个专有名词叫“critical thinking”,通常翻译成“批判性思维”。我一直对这个说法感觉非常诡异:批判性?“批判”意为“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否定”,但是如果养成“critical thinking”的意思就是看见什么令自己不爽的就批驳一番,这个风格明显与高等教育目标不相符合。
搜狗百科上给了这么一个解释:“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
前半句让我想起了媒介批评的定义:“所谓媒介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与理想,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大众传播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乃至反思。”
联系一下“critical”在牛津词典中的其中一个释义:“involving making fair,careful judgements about the good and bad qualities of sb/sth”,“涉及对某人/某事物的好坏做出公正、仔细的判断”。即“形容词,有判断力的,判断公正/审慎的”。
因此“critical thinking”被翻译为“批判性思维”不妥。因为它和媒介批评一样,只是一种“按照一定的标准”而诞生的判断,“判断性思维”应该更准确,包含了同时看到一件事物不同方面的客观全貌和恰到好处的独立态度,不盲目跟风,不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