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写写偶的初中生活,结果刚刚看到一篇文章————最后还是钱的问题,深以为然,于是就借用了同样的题目,这也是我最近一两年的领悟,进而引申为两人生活在一起,价值观要大致相同,生活起来才会更和谐一些,会少很多争吵与不愉快。
“两个人如何才能在一起?无非是合适。有人强调精神层面的合适,这并没有错,但是它们没有告诉你,精神上面的合适往往来自于物质条件上的相称。每个人对钱的看法都不一样,但是在差不多的家庭背景下更容易产生观念相近的人,在于价值观,花钱的方法,对东西的看法也会更接近。~~~其实吧,很多感情里的问题,我们都以为和物质无关,可是说到底,还是和钱有关。想要好好在一起,第一步,就是过了花这一关。”
我与我爱人的价值观其实是很有一些不一样,可是我应该是近两年才慢慢对上述这段话有了相同的认识,只是她表述得更清楚一些,而我感受得更清楚、真实一些。这也引发我对择偶观的思考,认为传统家庭教育中,至少我的家庭中对此是缺失的或者说是有些误导的。自古以来的门当户对其实深层次的是要求价值观念相当,否则,真真是有钱的不能理解没钱的,没钱的觉得在一起压力大,总之,彼此要包容起来非常困难。
我与我爱人的家庭条件从本质上来讲,相差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在我八九岁时,父亲曾患肺结核病,经历了一段困苦的日子,我至今还记得父亲住院时,我母亲的艰辛,独自堆稻草垛子掉下来把尾椎骨给摔了,当时一切重担都压在她身上,除去农活的艰辛还有她老人家常常提及去别人家借钱而不得,反而被狗咬伤的经历,以上解释为何,从那以后,他们对钱看得特别重,特别节俭,对我的金钱观也产生了烙印。家庭的言传身教于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地给打了印。虽然,其实在我上学期间,他们并不没有让我缺钱,现在想来,觉得有些难过,应该是给了他们比较大的压力,特别加之弟弟的出生,更让他们产生很强的紧迫感,但又缺乏对社会及变化(90年代)的全面,正确的认知,只知道一分一豪的存钱。
我并不是埋怨,但确实不得不说,我骨子里有着同样的基因,所以我一定尝试把一些想法,一些事情写下来,理性去分析,去选择,我该如何调整我的生活方式,我不想基于原生家庭传承下来的东西去造就成父母雷同的人生,更不想我的子女又一次延续我的生活。
我曾因为一些极为琐屑的小事与我爱人闹不愉快,我敏感多思虑,性情焦虑,有时也会认为他处理事情的方式其实没有什么不对,但就是没有按我想法来,没有从我的角度去处理得让我更舒心,于是就抑郁难解。
选男人就是选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往往价值观是决定因素。年轻时很少去思考这些问题,也许当时也没有能力去思考这些。
对钱的态度首先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