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稍纵即逝,转眼间来英国也有7周了,每周总会去街上走走,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感受还蛮多的,一直想着写一写记一记,因为懒、因为担心上瘾迟迟没动笔,在朋友的提醒自己的反思后,决定有必要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自己留纪念,好的遇见一起分享,分享是美德。
1. 吐槽一下伦敦的天气
印象中的周末不是风吹雨打,就是雪花飘飘,偶尔好一点也是阴沉沉的,这也让我甚是怀念祖国的舟山蓝。终于明白,英国人喜欢讨论天气不是无缘由的,因为这实在是一个有料的话题,慢慢的自己也会时不时的跟胖子吐槽多变的天气,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入乡随俗?不过看到下图难道你不想吐槽么?一家三口,daddy穿短袖,mummy穿羽绒被,baby穿的是春装,那些一周四季随机变幻、穿秋裤脱秋裤神马的都是小case啦,伦敦街头随时上演着四季哦。
初来伦敦,好事就被我们碰上了,那几天大雪飘飘,颇有几分《小鬼当家》里圣诞的大雪气氛,听教授说那是今年最冷的天,好在伦敦市内都是暖气,感觉比国内的冷还差很大一截呢。在三月的某个周末,老公起床说下雪了,想着前几天看着路边的花都开了还以为开玩笑呢,起床发现地面都白了呢,真是可怜那些花花草草啦。
有一天跟朋友聊天,她说新去的环境风太大,习惯了东海小岛上360度无死角的妖风后,我表示能理解。其实伦敦的风一点儿都不小,还好我有过几年妖风吹拂的训练,果然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说不定你的哪段经历日后就会发挥作用了呢。只是伦敦的这个雨呀,让我再次刷新了对湿的认识。我是出生在北方的娃,7年的求学生涯知道了有一种天气叫湿冷,3年多的海岛生活知道了有那么一季叫梅雨天,可是现在才知道我们都太年轻,还有些地方一言不合天天下雨呢。也难怪初中刚接触英语就知道英国人出门都带把伞,前段时间还看到报道说出太阳了英国人都跑出来日光浴,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不过,来了这边发现,下雨天好多当地人都不打伞呢,或者已经习惯了这种常见的淅淅沥沥。前段时间一起来英国的一个博后说,他终于知道为什么英国这边人掉头发严重甚至秃顶了,八成是雨淋多了。现在想想也是有几分道理的,最近自己也掉头发很厉害,希望不要秃着回去了,希望传说中的护发神器生姜洗发水快快起作用吧。
吐槽了这么久,估计伦敦的老天爷都要生气了,不过听说伦敦冬暖夏凉,常年10-20度的天气,确实没感觉到伦敦的冷,也期待夏天的凉爽啦,这一点还是值得欣慰的。
2. 晴天的泰晤士河畔
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往往是人口密集、兴旺发达的地方。像祖国的长江黄河,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泰晤士河作为英国的母亲河,她所到之处也是一片繁华。老实说,见过了大海,对河没有太大感觉,但泰晤士河边上还是有很多地标值得去拍拍照合个影的,比如伦敦眼,比如大本钟,比如伦敦塔桥。虽然也很多次遇见这些地标,但这个周末,才真正让我体会到它的美,晴天的泰晤士河真的是美的不像话。
我们住在南岸,每到周末习惯去北岸的博物馆陶冶情操,去牛津街逛街,去公园漫步,chinatown大采购,虽然走过去也都要半小时以上,但沿途风光无限,我们一般边走边逛步行过去巴士满载而归。这个周末没米了,还有天气好了是时候添件新衣服了,趁天气好,顺便养养眼。终于拍到了蓝天下的泰晤士河,对面的议会大厦、修建中的BigBen,还有旁边的伦敦眼。游客非常多,不时的有人驻足、拍照。
伦敦北岸比南岸要繁华的多,景点也要密集的多,虽然也来过很多次,但很多建筑也都还叫不上来名字,只是觉得好看就拍下来了。不经意间,一个转角的咖啡厅,商家也会把它装扮的很精致,原以为电视里图片里才能看到的美景一切都在现实中展现。越发不太愿意拍自己了,因为觉得这么美的景都不忍心让自己去画中破坏它的意境。
其实我觉得伦敦的美,不只是外在的红黄蓝,更美在它背后的故事,也许哪一个不起眼的建筑都已经历经上百年历史,也许你走的哪个街道就是书中或电影中故事主人公所到之处。之前自己很少关注这些或世界名著或经典电影,因为这样的遇见,因为不想让自己太文盲,也在慢慢的去学习,去了解她,去接近她。这也是来英国一大收获,了解异国他乡的文化,去遇见,去发现,去欣赏,去体会。既然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那就尽量拓宽它的宽度吧!未来的日子也许还很渺茫,那又怎样,活在当下充实过好每一天,未来自然会到来。
伦敦街头卖艺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或者也可以称得上一种文化了,他们或用优美的歌声,或用逼真的绘画,或用杂技引来无数人驻足欣赏,末了也有很多人会慷慨解囊。当然,偶尔也会遇到一些纯粹的乞丐,或描述自己无衣无食,或带只宠物陪伴,或者干脆就放一个碗在那,不过多数他们穿的也还算体面。所以,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依旧有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而且越发觉得发达国家这种贫富差距等级之分也还是很明显的:你可以在Iceland里1磅买到打折的水果,但走进whole food里可能同样的数量的东西5磅都买不到。同样是生命,富人有富人的生活状态,穷人也有穷人的生存之道,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没必要去攀比去羡慕,你现在生活的拥有的可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还是那句话,珍惜就好,知足常乐。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没必要装穷,也没必要炫富。
民以食为天,走进一个国家也自然会接触到它的美食。对于腐国的美食,我真的不敢恭维,对它的吐槽胜过天气,或许那天心情好了可以单独拎出来吐一吐。也许是饮食习惯差异吧,不习惯西餐不喜欢甜点的我们来英国真的是一场噩梦,还好可以自己动手练一下厨艺,也慢慢的从能吃到好吃。在历经网红烤鸡店、传说中最好吃的火锅、东南亚自助之后,对腐国的美食真的不再抱有幻想,刚刚种草的几家中餐店老公也说留点念想吧,相见不如怀念。跟朋友谈论起腐国食物时,他们都是不解,看着可以呀,为什么不好吃呢?其实我也没弄明白,看着还可以的食物为什么那么难吃?其实我从小还是父母眼中不挑食的乖乖女呢。
3.华人留学生版伦敦好声音
来英国这么久,工作日固定的办公室实验室生活,周末要么家里大扫除做美食,要么出去逛街购物,也没参加过什么大型的活动。实验室甚至整个楼层就没遇见几个华人,所以身边的朋友也不多。一次在刷公众号的时候看到了伦敦21高校的好声音活动,刚好在KCL另外一个校区,离我们也很近,自然想近距离接触一下这些英国留学生朋友,于是果断买票,也在这个周末参加了这次好声音活动。
去这个活动之前,其实也是没报什么希望的,毕竟类似一个学生组织的晚会活动,不过是想着见见一样肤色的人,听听久违的中国话。来到剧场后,发现场地也确实一般,还没国内高校剧场设施齐全,音响到位,而且跟国内一样说好的六点开始一直拖到了六点半。
开场舞也很简短,表演者们服装也很随意,但舞步倒是很放得开,主持人服装也就是一般晚会的水准。接下来到场的嘉宾和评委还是有一点分量的,包括大使馆商务部、中英文化协会的一些领导嘉宾,评委也是有一些影响力的专业人士。
节目一开始,大使馆过来的嘉宾做了一个简短的致辞,最后他希望“今晚的好声音可以传遍伦敦,传遍英国,传到大洋彼岸的祖国,传到14亿中国人的耳朵里”。也许是好久没有听到这么亲切的汉语,也许是很久没有见到这么多的华人,那一刻竟然有些被触动到。
接下来比赛正式开始,进入了第一轮的一对一Battle。感觉节目组进行过精心的安排,选手们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表演给人惊喜不断。留学生们果然比国内的学生们放得开,舞台表现力相当丰富,第二组选手们就把现场带入高潮。不愧是留学生,很多选手唱起了英文歌,而且都是相当地道的英文。伦敦版凤凰传奇,大男生版苦情歌,男女情歌对唱,英文加说唱,battle战中他们是对手也是同伴,既竞争又合作,让整场比赛非常丰富。
在听他们对决时,关注了一下选手们的个人资料,这下子更是膜拜这些小鲜肉们,个个都是集美貌才华于一体,真是让人心生羡慕与钦佩。留学之路本来就不容易,他们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紧张的学业之余还有这么多的兴趣爱好,当然这么多光鲜亮丽的背后一定离不开他们艰辛的付出,给他们点赞,为他们打call。
第二轮的比赛是车轮战,五名选手一同演绎《情歌王》,五名选手各具特色,这也是目前我听到的最好听的情歌王版本。
接下来是激烈的12进3,这一轮选手们给了大家新的惊喜,感觉第一轮选手们还处于收着的状态,这一轮里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同时,评委们专业的点评也让比赛更有看点。这一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上一轮中极具舞台表现力动物Wu同学,这一次他演绎了一首赵雷的民谣。他说,第一场嗨一点是想让大家兴奋起来,在比赛进入尾声来一场舒缓的民谣是祝大家晚安,他的表现依旧很精彩,关键还是惊喜不断。在歌曲快结束时有个美女过来给他送花,本以为他拿着花跑下舞台了,却又突然的冲上来给大家致谢,调皮搞笑的动作惹得在场一阵笑声。评委点评时,觉得他表现不错,然后建议他如果唱歌时再能来点北京味儿的儿化音会更好。紧接着他就问评委是不是北京人,评委回答是的时候,他机智的说自己是西安版的土楼。现场的观众也为他的机智打call,又将晚会带入一波高潮。
虽然因为时间关系,晚会最终在匆匆中结束,但这一晚的惊喜真的不止5磅的价格,为留学生们的精彩的表现点赞,回到家里,感觉依旧久久不能平静。
第一次走了个夜路回家,路上已经没什么人了,但主干道上还是很多车辆。到家已经十点半多,突然觉得饿了,来了碗嘟嘟牌油渣面,感觉还是意犹未尽呢。真是一个愉快的周末,一个愉快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