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项羽本纪,重新回顾了项羽这一代西楚霸王的个人生平,成就一代霸业,却以凄惨的结局落幕,让人不由得唏嘘叹惋。史记里对他的经历刻画十分具体,他的一生都在南征北战,勾心斗角,杀人无数。虽然立下赫赫战功,却最终败于垓下,不过江东,自刎而死。
看完这一篇章,这个人物的独特形象便跃然纸上,他身高八尺,力大无比,是一个英姿飒爽的硬汉,他的性格也简单直接、强势霸权,他的智谋在我看来跟韩信也差不多。他最终失败也是由他的特点导致。首先,他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学习,学文不成又学武,学武不成又学兵法,学习兵法也是浅尝辄止,未曾深入,说到底,各方面他都略懂一些,但并没有形成他自己的特长,更谈不上拥有大智慧,因此他人生的格局很小,承担不起帝王将相之位,这是最根本的失败原因。
另外,他为人心狠手辣,不择手段,背信弃义。所征战之处,到处坑杀百姓,得不到民心。他所用之才,一旦战功显赫,他又心存忌恨,背后捅刀,令人发指。当初定下的谁先入关谁称王的规矩也不遵守,而且把当初拥护的义帝暗中诛杀,这明显就是小人之所作所为,没有大将的风度,更没有帝王的气场,这如何能安天下人之心?!说他心狠手辣,他还有点心软,比如不杀沛公之父,摆设鸿门宴也未置沛公于死地,但他内心柔软之处反而成为其弱点,导致其最终失败。至于他头脑简单,从历史中就可见一斑,前期的战功与格局皆由其叔父项梁为其打造,后来项梁被杀,他才统领军队,但他的大业也由于范增辅佐才得以铺展开来。令人可笑的是,其义父范增忠心耿耿,他却中张良离间之计,将忠臣从自己身边推开,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孤家寡人,每次张良使计,他却屡屡中计,这有勇无谋之人,又能走多远?
至于刘邦,虽然我还未看到刘邦本纪,但已经能猜到其重情重义,否则,张良不会这么忠于刘邦,而且能看得出,追随刘邦者居多,而且是真心实意追随他,不像项羽部下大多数如墙边草,哪边得势就倒向哪边,这样的差距也就导致了后来局势的变化和扭转。
老话一点不假,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就是历史规律,所以,项羽注定失败,好在他最后还比较有自知之明,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落了个一世英名,可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