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老柳永远的乡愁
三年前,带着对故乡的眷恋,我回到了老屯,伫立在屯南的石碑前,只见它斑驳青碧,历经岁月沧桑,风霜雪雨冲刷后,上面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有那首古诗,还依稀可见:
老井依稀跨百年,
常清甘冽小龙泉。
柳槐冠顶遮日月,
屯俗事故续承传。
我家的老宅也苍老了许多,只有二十几年的光景,土坯房,房草秃凹,门窗褪色,这是逼着我要翻新它啊!
信步走出老宅,左拐五十米处,便是全村三十几户人家共同分享了若干年的老井。我担过水的老井……
老井已经用铁板盖上了,那个辘轳还在。
现在屯里家家用的水,全部都是由集体供应的自来水,足不出户,打开水龙头地下水“哗、哗”就的来了。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都离不开这口老井,老井四周由黄土拱起,它高出地面五米多,呈三十度坡角,缓缓而上,老井一米半见方,井深十余米,井旁边,有一个三米多长的梯形实木槽子,是专门用来饮牲口的。槽子是用一棵老黄榆树凿成。据说这种树非常防腐,多少年以后,除了显得很陈旧,棱角有磨损以外,仍然可用。由此可见,先人选材用心之良苦。
正前方是常年用来流水的小坡溪。再往前就是通往大河的便民壕。大壕两侧是祖辈们栽成的大柳树,横穿屯里的主街。浩浩荡荡绵延几公里。与下游的老河套接壤。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风景线,号称江面第一柳。在加之老井的故事,小屯是当地十里八村的名胜。据屯里人说:至今仍有人慕名而来。
好在,那排老柳树依然还在。只是树长得越发的粗壮、健朗了。郁郁葱葱,双排绵延伸向老河套。
那时,每天屯子里的人都要去老井担水,每户人家都离不开它,这口老井,陪伴着屯里人不知道有多少年了,据老人说,他们的祖辈就是用的这口井。至今可有些年了,究竟有多少年了,谁都说不清楚。老人讲,赵尚志的队伍路过这里时,官兵就是在这里,喝着老百姓提来的水,然后去了呼兰的黄土山。
每年要安排人到井下,清理井底,换一下井拗(就是四壁,很规则的厚板),老榆木的辘轳很圆,被井绳长年摩擦的光滑发亮,隐隐约约出现了一圈圈的绳子缠绕的痕迹,辘轳把是用黄榆木做成的,又结实又美观,很多年不用换。
一口老井,静静的陪伴着屯子里的人,它默默的承载着生命的延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每到水位上涨的时候,井水微微溢出,并汇成小溪,涓涓流淌,似乎在诉说着小屯子的变迁和小屯里的故事……
几十年过去了,虽说已物是人非,但是老井的故事一直镌刻在我的记忆里,前面的大排柳树,依然让我内心泛起涟漪。
岁月啊,如秋波一闪,人已半百;只有那旧物,令人追怀。老井,柳树……才是永远的乡愁!
写于2012年《我的回忆》
整理于20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