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有一次,听人把快乐分为两种,“消费型快乐”和“创造型快乐”,感觉挺有意思。
“消费型快乐”多指普通人的快乐,比如“酒色财气”;“创造型快乐”则多是杰出人物才能享有,指他们在创造型活动中所得到的快乐,比如说科学家发现科学真理,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政治家施展政治抱负等。
说到“创造型快乐”,最典型的莫如牛顿。他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沉醉于科学研究,在经典力学、微积分和光学等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开辟了科学的康庄大道。但是,他终生未婚,而且据说,性格古板,缺乏情趣,因过度劳累20多岁时就头发全白了。作为普通人我们可能无法理解牛顿,但是,正如他所说,在真理的海洋中不时发现比平常更为绚丽的鹅卵石,可能远远比女人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快乐。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写过一部书《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里面的100位名人,除了牛顿外,还有19人没有结过婚,包括亚当.斯密、道尔顿、莱特兄弟、哥白尼、伽利略等。当然,我不是说不结婚就好。对我们来说,家庭幸福很重要。但是,他们追求的快乐,可能远远超过了为自己,为家人谋造的简单快乐。
爱因斯坦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如果说我们是为了自己的家,那些杰出人物就是为了人类的发展;如果是家人是我们的后代,那么人类则是他们的后代。
“消费型快乐”与“创造型快乐”之不同,除了索取与奉献之别外,还在于前者是短暂的,后者是持久;前者以感官愉悦为基础,后者则以思想的力量为支撑。前者“乐是乐矣”,但过后往往是无边的空虚和寂寞;后者追求之路虽然多有艰辛困苦,但给人的则是持久的幸福。
“创造型快乐”并非杰出人物之专利。当我们把太多时间投入于“消费型快乐”之余,让我们多点爱心,多点奉献,多点奉献,多点责任,哪怕是以这种心态投入到平凡琐碎的日常工作之中,我们也会体会到创造型快乐之乐趣,从过度追求“财产、虚荣、奢侈”的庸俗生活中解脱出来,实现自己短暂人生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