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本文转载自网易数读公众号,原文略有修改
如果说社会新闻中什么词出现的频率高,“放生”一定是其中之一。9月9日,一男子在湖南湘潭的湖湘公园放生剧毒的眼镜蛇,最终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行政拘留5天;9月23日,网络上又爆出两名英国华人将361只美洲龙虾和350只螃蟹放生至英吉利海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至于其他的让人瞠目结舌的放生新闻,相信你也一定不陌生。
放生活动自古已有之,但真正在中国流行起来还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更多是一种宗教活动。然而在佛教和世俗生活的不断融合中,不管是不是真的信仰佛教,一听到某种行为能带来好运,就如同抚摸雕像、景点撒币一样,总有人想放生点什么,好蹭蹭神明的福祉。
微博用户发布的放生图片,被网友批评是在造孽。/新浪微博截图
摸雕像会褪色,撒币让景点的打捞人员很辛苦,但是如今打着保护自然、热爱生命的放生活动,很多时候都在破坏环境和毁灭生命。数读菌在科惠新闻数据库中选取了近五年内179条与放生乱象有关的新闻,想看看放生爱好者们都在放生些什么?
一、乱放生的七种类型
通过梳理新闻事件,可以发现“奇葩”的放生活动分布十分广泛,不仅有北京、山东、浙江等国内省市,放生爱好者们还把放生活动开展到了德国、美国、印度和越南等地。而这些放生活动大致可以归纳为威胁公共安全、生态破坏、盲目放生、哄抢放生生物、放生事故、宠物放生和放生产业七种类型。
第一,威胁公共安全类。在公共场所放生具有攻击性的动物,例如各类鳄鱼、毒蛇等,会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点击查看大图)
第二,生态破坏类。放生外来物种,或者放生生物数量超过生态系统的承受的范围都会造成巨大的生态的灾害。这些外来生物在缺少天敌的环境中,不仅会疯狂繁殖,蚕食本地生物,甚至还会传播寄生虫病。例如鳄雀鳝、黑鱼、巴西龟等具有极强适应性的外来物种,以及福寿螺等携带致命寄生虫病原体的物种。泰山景区就深受其害,游客带着外来松鼠放生泰山,结果造成松鼠泛滥,核桃大面积减产,果农血本无归。
第三,盲目放生类。不顾生物习性,仅凭借放生者的个人喜好,造成放生后的动物不适应环境,大量死亡。
第四,哄抢放生动物类。上游放生下游抓,放生成了捕猎者的盛宴。被哄抢的动物中甚至包括了新婚夫妇婚礼放飞的白鸽,参与哄抢的人表示,这些白鸽是肉鸽,可以拿回去炖汤。
第五,放生时候发生了意外。要么是放生眼镜蛇时被咬伤,最终救治无效,要么是河边放生不慎落水溺亡。
第六,宠物放生类。尤其是进口宠物,包括宠物鳄鱼、黄金蟒、魔王松鼠等,这些宠物被放生后,或者成为“生态杀手”,或者不适应环境迅速死去。
第七,放生产业。有需求就会形成市场,在狂热的放生热潮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使得很多商人趋之若鹜。
二、什么动物被放生?
放生爱好者们不仅走得远,放生的生物也是种类繁多。最受欢迎的有各种鱼类、爬行动物、鸟类、昆虫以及一些中小型哺乳动物,甚至还出现有人在大冬天向河里放生鱼子。
(点击查看大图)
这些放生的动物中,巴西红耳龟和鳄龟是最为典型的乌龟型“生态杀手”,鳄雀鳝、黑鱼、清道夫鱼、七星刀鱼等是最为典型的鱼类“生态杀手”。
剧毒的眼镜蛇会对公共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萤火虫、蝴蝶等昆虫类动物,一般被用来作为商业活动的噱头,放生后难以存活。小白鼠、狐狸等中小型哺乳动物一般是人工饲养,已经失去了野外生存能力,放生在野外存活率同样极低。
三、带血的放生产业链
放生除了祈福和博爱,背后还有不少生意,催生出了一条“黑色产业链”。这条产业链由三大主体构成,一是放生动物的贩卖者,二是放生活动参与者,三是“守株待兔”的捕捉者。一些有组织的放生团体会在水产市场大量购买水生动物,如泥鳅、鱼等。有的会直接从养殖户那里购买放生物种。
根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在北京怀柔汤河口村,曾有人放生了300多只狐狸和貉,造成周围大量家禽被咬死、咬伤。而这些狐狸主要的来源就是各地养殖场,每只售价最低价格300元,一次放生活动带来的收入高达10万元。
另据齐鲁晚报报道,济南当地的一家放生组织曾公布统计数据,从2015年4月7日到2016年4月4日,该组织共组织了33次放生活动,累计筹集放生善款1007734元。这百万流水的账本包含了57种动物,其中36种被标注为野生动物,例如果子狸、獾、野猫、黄鼠狼、野兔、刺猬、蟾蜍、貂等。
(点击查看大图)
除了贩卖养殖动物给放生者外,一些商贩还做起了“野生动物放生预定”的生意,若放生者欲放生蛇类等野生动物,会提前向商贩预订,而商贩将数量告知捕捉者人,这些捕捉者再根据需求去到野外去捕捉或收集。
以鸟类放生的产业为例,商贩背后的捕鸟人多数山区农民,这些捕鸟人十分不专业,为了节约成本,他们选择粘网为工具,一副粘网的成本才十几块钱,将粘网覆盖一片树林,几乎能将当地的鸟类捕杀殆尽。而最后能活着进入市场,并被放生的鸟类不到二十分之一,也就是每放生1只鸟,就有20只鸟成了陪葬品。而这些活下来的鸟,售价也极其低廉,普通的麻雀、山雀,仅两三元钱一只。如果出现滞销,商贩会选择将这些鸟类当场摔死,以降低库存成本。
有的商贩还会去放生地点“守株待兔”,将放生的动物再捕捞回来,送到市场上继续卖给下个放生者。甚至还有的景区以放生为噱头招徕游客。曾有媒体报道,某海边景点提供海龟放生,游客付钱购买海龟放生后,景区工作人员会把海龟抓回来,供下一位游客使用。
放生本是善意,但是很多人把它做成了生意。认真在解救动物的人有,但更多的人只是想靠放生“积攒福报”,对他们而言放生不是严肃与科学,只是简单的购买与倾倒。打着做善事的旗号,却做着“最折寿”的事情。
网易编辑 ✎ 邱小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