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于我而言,已经成为生活中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每日利用睡前、醒来的那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读书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倒还没有“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但一日不读几页书总感觉今天缺少了些什么。如果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是不是可以改成“何以解忧,唯有读书”。
读书这件事儿,越读越喜欢读,有种恨不能读尽天下好书的感觉。
看到书友推荐好书立即把它放入书架方觉得是得一宝物在囊中,才有了踏实感和满足感。犹如葛朗台看到了金子,是有些贪婪的。
书架上的书在看时是随心情和需要来选择先读那一本的。心情放松不忙碌就选择历类、人文类书籍来读,能静得下心来品读,甚至摘抄其中作者使用精妙的词,或者古词,摘抄后旁边加注释和例句。
或者根据工作需要,读企业管理、经济学类、证券类书籍。读这样的书目的性太强很难坚持都是阶段性读。摘抄重点、做笔记之后就快速读完一本。
有时也有些许小虚荣心存在,看到大家都在评论某本书是经典中的经典,感觉自己不看一下的话就不够牛,比如《成为伏波娃》、《思想史》等等吧。这种思想要不得,跑偏了呢!女人的美还是要由内而外的累积和沉淀,方为上策。岁月从不败美人——虽然谈不上美,呵呵
没有大片读书时间还有一个方式保持阅读,就是听书,那些通俗易懂的书,比如《老梁四大名著情商课》、许知远《艳遇图书馆》等等。自己认为是好书的绝大多数不舍得听的,觉得是浪费和糟蹋,对作者不敬,也怕自己错过精彩的部分。每周都在两个城市之间奔走,开车的路上习惯成自然的打开听书,很少听音乐了,虽然也下载了好多喜欢的歌曲,虽然这部车有我中意的很棒的音响。
每天都处在应对“突降灾祸”或者“兵荒马乱”的环境,狼奔豕突,心情始终是绷紧的,感觉手里握有盾牌有长枪可以随时应对波澜,但当波浪袭来时还是被打的东摇西晃,无所依从。责任使然,不能逃避,那就迎头赶上,使劲儿把波浪挡回去。这样的状态下唯有喝茶、读书能缓解暂时的疲累和焦虑。在书中在自己的内心开一会小差游走片刻再抽身杀回这迷乱的世界继续左冲右挡,姐“又是一条好汉”!哈哈哈
个中酸爽滋味,无以言表!
自己读书就罢了还死性不改碰到家里的孩子们或者碰到书友就会给他们推荐读书的好处,或者某本书。家里的五个孩子从小到大我都给他们买书当做奖励或者生日礼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从小开始培养阅读的习惯,会受益一辈子”。爱读书的孩子我会分外喜欢。希望他们不要烦我。
书读多了眼界宽了心态自然平和,遇到拧巴的人和拧巴的事不纠结,会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或者开慰自己,于女性而言心大了事就小了,各种繁杂琐事也不足以言。
这可以称之为有效避免心理内耗。一个人的内心干涸,缺乏有效的滋养就会出现混乱无序,想要管理自己的内心却又无从管理,进而陷入拖延、回避、焦虑、自我降维认可度等状况,或者迁怒于旁人,心理内耗就开始了。轻则伤人,重则伤己。改变的方法之一就是多读书,当你书读的越来越多心理资源累积的就越多,会为你提供滋养和补给,心胸开阔的人烦恼就会少。
本来是写几句读后感的,因为在读蔡颖卿的书《放下手边事,坐下来读读书》有感,结果洋洋洒洒絮叨了这么多。
好久不动笔了,没时间、没心情那都是借口,真实原因我觉得是脑子里没东西了,在世俗世界冲撞的太久磨蚀了内心的澄明,太苍白了,词穷!
那就顺其自然吧,不纠结、不愧然。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件很私人的事情,每个人经历、阅历、理解力、感悟力甚至钝感力不同选择就不一样,读同样的书输入的是一样的文字输出的感受却是千差万别,所以,读自己愿意读的书就行,就好像你愿意吃卤煮火烧而他觉得难以下咽,你觉得羊杂汤美味可口他觉得无法下口,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容易讨好别人,而最难做到的是讨好自己。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