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等人编著的笔记小说,用每篇只有100字左右的微博体记录了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名士的风流轶事,所谓“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魏晋南北朝又是中国历史上最看脸的时代,世说新语中容止部就记录了当时一些为广为人知的美男们的故事,例如卫玠,嵇康,潘安等,读来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一些社会风尚,而且有些文字更是趣味性十足。
1.曹操即将要接见匈奴使节的时候,觉得自己长得不太好看,在匈奴面前有点丢自己国家的人,于是让在自己手下任职的美男崔季珪冒充自己去见使节,自己握着刀站在崔季珪身边。接见后,曹操派人去问匈奴说:“你觉得魏王怎么样?”匈奴回答说:“魏王当然不错啦,长得也好,威望也那么高,但旁边握刀的人,那才是英雄啊!”曹操听到这匈奴使节如此夸自己,心里十分高兴,于是立马派人把他杀了。
这则故事十分符合曹操多疑狡诈的性格,另外原文是曹操觉得自己“不足以雄远国”以及最后敢派人杀了匈奴使节说明此次接见的南匈奴仍在对汉朝臣服。有句话叫“国恒以弱丧,独汉以强亡。”虽然这句话有点理想主义,但确实即使是汉末仍控制住了西域,并且把西域传给了下一个朝代晋朝,而唐朝虽然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了中亚,但后期自己连西域都没守住,更不要说把广阔国土留给下个朝代了。
2.何平叔长得很帅,而且脸也非常白。魏明帝曹叡怀疑他搽了粉,当时正是夏天,曹叡就给他吃热汤热面,何平叔吃得大汗淋漓,撩起自己衣服擦脸,脸色反而越擦越白!
这则故事很可能让大家觉得曹叡这个皇帝很昏庸荒唐,但其实并不是,曹叡二十三岁即帝位,英姿勃发,在位期间正是蜀汉和吴北伐最频繁的时期,但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孙权甚至北方的鲜卑都未能从他手中占到便宜,司马懿在曹叡手下像侍奉曹操曹丕一样胆小谨慎,不敢稍露野心,毕竟“明”这个谥号可不是白给他的。可惜的是曹叡三十六岁便死了,他死之后即位的是幼帝曹芳,于是给了司马懿施展野心的机会。假使曹叡长命,三分天下最终会不会归于司马氏还真的未为可知呢。
3.魏明帝曹叡让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坐在一起,当时的人评论说,这是蒹葭倚着玉树。
蒹葭在这里就不是诗经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种美好的意境了,而是指品貌低劣的人,蒹是荻,葭是芦苇,玉树则比喻品貌之美,所以时人的意思是毛曾和名士夏侯玄很不相称,差距很大。
4.当时的人评论夏侯玄好像怀里抱着日月一样朗朗照人,而李丰萎靡颓唐像玉山将要崩塌一样。
这一则没有理解明白,时人是说李丰精神萎靡不振还是夸他有种不同于夏侯玄的颓废美呢?在下一则中“玉山之将崩”就是用来夸嵇康的。
5.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姿态特别秀美,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他举止潇洒而清静,气质爽朗。”也有的人说:“他就像松间萧萧作响的风一样,高远悠长。”山涛评论他说:“嵇叔夜的为人像高峻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的醉态像巍峨的玉山将要倾倒。”
在这里“玉山之将崩”就是用来褒扬嵇康的,红楼梦第六十六回说尤三姐自刎时“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这里“玉山倾倒”也是形容尤三姐这样一个美人魂归黄泉时的姿态的,所以“玉山将崩”到底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呢?
6.中书令裴楷评论安丰侯王戎说:“他目光灿灿就像岩下闪电。”
7.潘岳(即潘安)容貌美丽,神情优雅。年轻的时候夹着弹弓走在洛阳街上,女子遇到他后无不手拉手一同围住他。左太冲长得非常难看,也学着潘安到处游逛,这时女子们都朝他吐口水,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去。
这则故事在《语林》及《晋书-潘岳传》记载的都是潘安走在街上女子都把水果抛在他车上,于是潘安满载而归,这就是“掷果盈车”的典故。
8.王夷甫容貌端庄美丽,善于谈玄,平时总拿着白玉柄拂尘,白玉和他的手没什么分别。
魏晋名士在一起清谈的时候都喜欢拿着拂尘,成为一种习惯。
9.潘安仁(即潘安,字安仁)和夏侯湛两个人长得都很好看,而且喜欢同行,当时的人都说他们是连壁。
10.中书令裴楷容姿俊美。又一次生了病,非常困倦,晋惠帝派王夷甫去看望他,裴楷当时正在面对着墙睡觉,知道王夷甫来后,勉强回过头去看他,王夷甫出来后,对人说:“(裴楷)双眸闪闪,好像岩下闪电,但精神分散,身体里确实有点小毛病。”
11.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即嵇绍,字延祖,嵇康之子)气质超群,在人群中就像野鹤站在鸡群里一样。”
王戎回答说:“那是你没见过其父亲罢了。”
这里是鹤立鸡群的典故出处。
12.中书令裴楷容仪俊美,即使脱下帽子,穿着粗陋的衣服乱者头发也很好看,当时的人说他是玉人,见到他的人都说:“看见裴叔则(即裴楷,字叔则)就像在玉山上行走,光映照人。”
13.刘伶身高只有六尺,在现代大约是一米五,相貌丑陋憔悴,但他悠闲自在,放浪形骸。
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晋书》中有则他的故事: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经常乘坐鹿车,带着一壶酒,让仆人扛着铁锹跟着,对仆人说:“我死了的话就把我就地埋葬。”这也是一个很有名的典故。
14.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长相俊美清爽有风姿,但他见到卫玠,总是感叹说:“珠玉在旁边,就觉得自己形容丑陋了。”
这是珠玉在侧和自惭形秽的典故出处。
关于卫玠,《晋书》中有记载: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这是看杀卫玠的典故出处。
15.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遇见安丰侯王戎,大将军王敦,丞相王导在座,到另一个房间去,又见到王诩和王澄,回到家后对别人说:“今日之行,满眼都是琳琅珠玉。”
16.丞相王导看见太子洗马卫玠,说道:“身体明显很羸弱,虽然每天还很舒适,但还是好像比衣服还要弱。
卫玠身体一直很羸弱,所以才有上文看杀卫玠。
17.大将军王敦称赞太尉王衍说:“他在众人中就像珠玉放在瓦石之间。”
王敦是王衍堂弟。王衍是西晋重臣,西晋被匈奴汉攻灭时王衍等重臣被大将石勒(后赵建立者)俘虏,但他为了活命对石勒说自己“少不豫事”很少参与政务,妄想推脱责任,又劝石勒称帝,石勒大怒,说道:“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又对身边人说:“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于是就把王衍杀了(《晋书》)。其实时人对其褒贬不一,也不是这里三言两语能够说尽的,只说一个关于他的典故,信口雌黄,雌黄是一种可以当做橡皮擦的矿物质,王衍说话时对自己话中错误满不在乎,随意更改,所以时人谓之“信口雌黄”。
这里多说两句关于石勒的话,石勒是中国唯一一位从奴隶到皇帝的人,他属羯族,羯族是胡人中的胡人,胡本义是兽类下巴垂肉,已是蔑称,羯本义则是割去睾丸的公羊,称其为羯胡可知地位极其低下,而石勒则是一位很合格的君主,当上皇帝后为了提高胡人地位于是禁止“胡人”之称,有一次,某人酒后闯入宫门,石勒责问门官为什么不严格执法,门官竟脱口而出说:那是一个喝醉了的胡人,哪里还能跟他讲理?石勒笑了。他说:胡人是不好说话。又一次,一位被石勒召见的汉族官员衣衫褴褛,让石勒大为诧异。石勒问:爱卿难道贫穷到了这个地步吗?汉官答:臣的家财都被羯贼洗劫一空。石勒又笑了。他说:羯贼抢去的,孤王来赔偿。汉官这才发现说错了话,赶紧磕头。石勒却说:孤的禁令是针对小民的,不关你们这些老书生的事。说完,当真赐给此人一大笔钱(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
18.庾子嵩身高不满七尺,腰围却有十围(矮胖),但他放达不拘礼法。
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圆周长是一围。
19.卫玠从豫章郡到都城建康时,人们很早就听到过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多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羸弱,身体不堪这种劳累,终于重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世说新语》和上文《晋书》中记载的差别不大。
20.周顗称赞桓彝说:“高大英俊,举止洒脱,很让人喜欢。”也有人认为这是谢幼舆说的话。
21.周顗评论王讷说:“身体高大,又有风度,保持并发扬这些特长,就什么事情都能办好了。”
22.祖士少见到卫君长,说:“此人有将帅之风。”
原文:此人有旄仗下形。旄仗是旗帜仪仗的意思,旄仗下形就是指将帅。
23.石头城事变发生,朝廷倾覆,温峤和庾亮投奔陶侃求救,陶侃说:“先帝的顾命大臣之中并没有我,而且苏峻作乱都是庾氏兄弟引起的,把他们都杀了也不足以谢天下。”
当时庾亮正在温峤船后,听到这些话非常害怕而又无计可施,后来一天,温峤为了让陶侃出兵就劝庾亮还是亲自去见一见他,庾亮很犹豫不敢去,温峤说:“我很熟悉那傒狗,你放心去见他吧,一定没什么事。”
庾亮的风姿神貌使陶侃一见便立即对其改变了看法,和他谈了几天,非常喜欢他。
石头城事变是指苏峻之乱。庾亮此前一直认为苏峻图谋不轨,因为平定王敦之乱中苏峻渐渐坐大,而且藏匿乱党,于是庾亮征召苏峻入朝意思是让他离开自己根据地并削弱其势力,但此举操之过急,将苏峻逼反,第二年苏峻便攻陷了建康。最后还是陶侃被推举为盟主率领各路人马才将叛乱平息。
先帝晋明帝的顾命大臣是王导,庾亮,温峤等,没有陶侃,陶侃深以为憾,所以酸酸地说“肃祖顾命不见及”,先帝顾命大臣又没有我,叛乱关我毛事。肃祖是晋明帝庙号。
傒狗是时人对江西人的蔑称。
鲜卑多美女,晋明帝的生母就是鲜卑人,所以晋明帝须发皆黄,很像鲜卑人。
陶侃有个曾孙叫陶潜,即陶渊明。
24.庾亮在武昌的时候,秋天夜色很好,他的下属殷浩和王胡之等人在南楼吟诗,刚进入高潮,就听见楼梯上木屐的声音很响,想着一定是庾亮来了,果然不一会儿庾亮就带着十几个随从来了,这些人想起身回避,庾亮慢慢地说道:“诸君暂且留步,老夫也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就坐在胡床之上和这些人吟诗开玩笑,相谈甚欢。
后来王羲之到建康与丞相王导说起这件事时,王导说:“元规(即庾亮,字元规)那时候的气派也不得不收敛一些啊。”王羲之说:“只有幽深的情趣还保持着。”
书圣王羲之是王导的侄子。
胡床就是小马扎,马扎,椅子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胡人传过来的,先前汉人都是席地而坐,所以那时期的民族融合不只是胡人汉化,汉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胡人影响,当然主体仍是汉,南北朝以后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已在历史谢幕,因为全都融进汉族了,此后威胁汉族政权的少数民族变成了突厥,契丹,党项,女真,再也看不到匈奴,鲜卑等身影了。
25.王恬长得很好看,有一天去向父亲王导问安,王导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遗憾的是你的才能和相貌并不相称。”
有人说:“敬豫(即王恬,字敬豫)样样都像王导。”
这则也不太明白,那人是说王导也没什么才能,还是安慰王导他儿子其实还是挺有才的?
26.王羲之见到杜弘治,赞叹道:“面如凝脂,眼如点漆,真是神仙中人啊!”
时人也有赞叹王濛的相貌的,蔡谟说:“可惜这些人没有见过杜弘治啊!”
这里只解释一下凝脂,因为古文中常用“肤如凝脂”来称赞人皮肤白皙,其实凝脂就是冻起来的猪油!哈哈哈哈!
27.刘尹评论桓温说:“双鬓像刺猬毛,眉毛像紫石棱,自是孙权,司马懿一类的人。”
桓温是晋明帝驸马,东晋重臣,曾多次北伐并消灭东晋西邻盘踞在蜀地的成汉政权,一时权势熏天,后来自恃功高欲逼晋帝禅让于己,终因谢安等人阻挠才未成功,不过他的儿子桓玄终于还是发动了叛乱,并攻下了建康,在平桓玄之乱中刘裕势力坐大,最终逼晋帝禅让,建立刘宋。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就是桓温在北伐途中看到自己年轻时在故地种的柳树皆已十围而发出的感慨。
再说一则桓温的八卦,灭成汉后桓温纳了成汉皇帝李势的妹妹为妾,桓温妻子就是晋明帝女儿很生气,提着刀来到小妾房中要杀了她,但见到小妾的样子后惊叹道:“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小姑娘,我见到你也觉得你很可爱,更何况那个老东西!这是“我见犹怜”的典故出处。
28.王劭的风姿像他的父亲王导,任侍中的时候桓温也加授侍中,穿着公服从大门进去的时候,桓温望见他,评价道:“他的确很有才华,有他父亲的风采。”
29.支道林评论长史王濛说:“整理衣襟严肃起来,作事认真了,看起来多么仪态轩昂举止优美啊!”
因为王濛年轻时放荡不羁,后来才变得认真起来的,所以支道林这么说他。
30.时人评价王羲之说:“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31.王濛有一次生病,无论亲疏谁来了都不给通报,一天支道林来了,守门人急忙告诉王濛说:“有一个长得很特别的人来了,我不敢不禀报。”王濛笑着说:“一定是林公来了。”
这里的特别是褒大于贬,下面第37则有正面叙述他的样貌。
32.有人拿别人来和谢尚并列但是并不看重他,桓温说道:“诸位不要轻易就这么说,仁祖(即谢尚,字仁祖)翘起腿在北窗下弹琵琶的时候,确实有得道仙人的样子。”
谢尚精通音律,长得又很俊美,所以桓温有此言。
33.王濛当中书郎的时候,一次去王敬和那里,那时积雪,王濛从门外下车,步入尚书省,穿着公服,王敬和遥遥望见,叹道:“这已经不像是尘世中人了!”
王敬和望见洁白的雪景衬着俊美的王濛所以感到其超凡脱俗。
34.简文帝当丞相的时候,和谢安一起去拜见桓温,王珣此时已经在里面了,桓温对王珣说:“你以前很想见丞相,现在可以藏在帐子后面。”
简文帝和谢安走后,桓温问王珣:“丞相到底怎么样?”
王珣回答说:“相王当丞相,自然湛若神明,公也是万民希望,不然,仆射(即谢安)怎么会自干藏拙呢?”
王珣表面上在夸简文帝司马昱和桓温,但实际上很明显是在夸时任仆射的谢安。
35.海西公称帝时,大臣们每次早朝都觉昏暗,只有会稽王来时,他气宇轩昂,像朝霞初生一样。
海西公司马奕在位期间被桓温所废,史书多称其为废帝,会稽王就是上文的简文帝,当时他以会稽王身份任丞相,所以人称相王,后被桓温推上帝位,受桓温控制,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时人很看重他,但他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杰出成就,最后也是郁郁而死,不过简文帝尚清谈,有种名士风度,因此在魏晋时期很受推崇。
36.谢玄称道谢安:“尽情游乐时无须放声高歌,只是端坐着作洛下书生咏,顾盼自若,便会有生活在山泽间的潇洒仪态。”
谢安有鼻炎,谈话时声音混浊低沉,但因为谢安是名士,他因鼻炎而发音浊这一点也被人争相效仿,但别人一般发不出这种低音,只好捏着鼻子发音,时人称这种声音为“洛下书生咏”。其实这就有点东施效颦的效果了。
37.谢安说:“我觉得支道林那双黯黑的双眼能照亮黑暗的地方。”孙绰也觉得支道林正直的眼神中透出爽朗。
前面第31则说支道林相貌奇怪,从这里看应该主要是眼睛奇怪,不过支道林是高僧也是名士,所以时人非但不会鄙薄,还会加以称道,就像谢安的洛下书生咏一样。
谢安称道支道林的话颇有“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味道,不知道这两句话是不是有谢安的影响,其实这两句话是一首现代诗,名字叫《一代人》,是顾城写的,很多人误认为是泰戈尔写的。
38.庾统和弟弟们去吴地时,想在路边的驿亭中留宿,几个弟弟先进去,见屋中很多平民百姓,而且都没有回避的意思,庾统说:“我试着进去看看。”于是拄着拐杖扶着一个小孩,刚进门,诸人望见其神资,都赶紧回避了。
庾统是庾亮侄子,这则故事是说其神姿非凡。
39.有人赞叹王恭形容美好,说:“像春天的杨柳一样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