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只有十户人家的小邑,也必定有像我孔丘这么资质忠信、淳朴笃实的人,只是没有我这么好学罢了。这是孔子的感叹,天资易得,好学难得。
这一句,说一遍就过去了,浅易明白,似乎人人都懂,而且都觉得自己也差不多算好学。所以得拿出个好学的标准来,看看你到底算不算好学。如果都够得上好学,孔子怎么会有这感叹呢?总结先贤大德列的标准,孔子、孟子、子思、王阳明、曾国藩,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是这四条:
一是志有定向。为学第一是立志,志有定向,使命清晰,心无旁骛,必欲学成。
二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可分解为事上琢磨,切己体察。
三是日日不断之功,专注坚持,一天都不间断。
四是温故而知新。不温故则无以知新。
❤️赋能王解读❤️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
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
越付出,越富有!
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语公冶长篇的最后一章。
我多次提过公冶长篇,其实是评价人物的,从刚开始评价孔子的学生,到后来评价公卿、士大夫,到后来又说志向,那么今天孔老夫子终于说到了自己。
孔子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呢?大家听一听,可是意味深长。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听起来非常简单,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这里的邑指的是小地方。十室之邑,小村子小寨子,后来的邑也指县。在这里面,指的是小村落。
我们一直比较推崇的忠和信。
所谓的忠,就是忠于人、忠于事,是对外而言。比如说对国家忠诚,对上级忠诚,对工作忠诚。
所谓的信,其实是对自己而言的,诚实守信,就是有做人的底线。
就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这么小的范围之内,都有像我一样忠和信的人。
大家肯定会说:不可能吧,那不人人都可为圣贤啦!且听孔子说下一句,那就是不如丘之好学也。
为什么孔子这么说呢?
我想大家也肯定会有很多疑问,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战友也都很好学呀,主动的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今天我们报个演讲,明天报个声音,后天学习心理学,学社群运营,视频号制作等等,也都在不断的学习。
我们是不是也像孔子了呀?
为什么孔子把大家都比较重视的忠和信觉得很一般,都能做到,不是只有我孔子能做到,而是大家大部分都能做到,而好学大家做不到呢。
在这里,我的理解就是重点在“好”好。热爱、喜欢、主动,一如既往的热情。
重点就在主动上,在坚持上。
华杉在这里总结了先贤大德列的标准,比如说孔子、孟子、子思、王阳明、曾国藩。发现好学有4条。
我就讲讲他的,我认为他说的是非常到位。
到底什么是好学?大家仔细听一听你就会发现,不简单。
第一条就是志有定向。
为学第一是立志,志有定向,使命清晰,心无旁骛,必欲学成。
大学里说:止定静安虑得。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就是一个学习的全过程,第一个知止。
就是说我们要志有定向,知道自己是干嘛的,行事就有边界,止于那个边界,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不浮躁,不会被机会所诱惑,才能潜心做自己的学问。
也就是这里的止是目标,是我们达成的,比如说佛家说的彼岸。这一点是一定要强调的。
我这两三年来的学习也特别感受深,就在这一点。我们如果只是学,只是瞎学,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的话,很容易会迷茫的。
学着学着挺有意思,挺有味道,学着学着就不知道为什么学了,慢慢的就放下了,兴趣一过,热情一过,就没有然后了。
这就是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学?只是满足于学这个过程,而没有想真正达到这样的结果。
比如说我们学习声音,到声音训练营里面,有几个真正的是把它每日练习,变成了真正的好声音了呢?
我们学习演讲,有多少人真正的把演讲作为自己的日常去用的呢?
我们练字,有多少人真正能练好呢?一直朝着目标努力,如果没有达到目标,我们要不要停止呢?这一点非常关键。
如果说我们没有自己的目标,只想能够成功,就会觉得到处都是机会。这个不错,我要学习,那个不错,我要弄弄。
结果方向不定,目标不定,最后只是流于在学的过程之中,而没有得到结果。
没有得到结果,你的好学的好,只是好了学了,结果在哪里呢?
上一章讲过孔子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他要用他的思想教化天下,所以他才能够不惜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希望能够得到一国之君的任用,施展抱负,用实践来证明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是可行的,真的能够为天下苍生谋幸福的。
他的志向在于救中国不在于升官发财,如果升官也是为了想做这个事,而不是为了做官本身,他为了能够在卫国得到任用,就是连南子他也去见,不是为了求功名利禄,只是为了让自己的政治主张得到实现。
子路不愿意,说:老师,南子这个人作风不好,是有名的艳姬,妖后啊,你去见她,你什么意思?
孔子受到子路的质疑,觉得没面子,就赌咒发誓,我如果做了什么不该做的,就让上天来惩罚我。可见孔子也挺可爱的!
孔子为了能够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其实也放弃过好多东西,就是渴望有一个机会,但是他从来不放弃自己的志向,不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最后虽然没有得到多少功名利禄,他做过司寇,但是也得到了学问,传之于后世,成为万世师表。
我们想一想,我们应该都算是好学的。但是我们有没有真正的达到这个标准,有明确的目标,有坚定不移的方向,这一点请大家思考一下。
第二个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特别强调的,现在也可以说是王阳明的心学的代表了。
可分解为事上琢磨,切己体察。
所谓的事上琢磨,指在具体事情上学,在日常日用日行中学。
我们不是说只有读书才叫学习,而像孔子那样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先做事后读书。
即便是读了书,也要放在具体事上来演练,学而时习之。学是输入,一定要习,也就是演习,练习,重复,直到把人家的变成你自己的。
单纯看书,其实我们是学不会的,必须在实践验证,才会发现问题,我们再回来解决,最后才能够把人家的换成自己的,大家想是不是这个样子。
毛主席在《实践论》里面多次强调,学了以后要行动,行动以后要思考,思考以后再学习、再思考、再行动,总而言之,呈螺旋式的上升。
所有学到的东西,一定要把它用起来,在实践中验证。
同样的一本书,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味道不一样,为什么呀?就是因为有的是人家践行出来的,像孔老夫子,像毛主席,萌姐啦,猫叔啦,说实话特别有感染力,特别有影响力。
有的人说话就显得轻飘飘,不让人信服。
从来不早起的人说早起太好了,有多少好处,你列出100条好处,我也不会去信。因为你自己都整天睡到十二点,你说早起多少好处有意思吗?要知行合一。
所以王阳明才强调,知而不行,是为不知。
我们战友,我们看似知道了很多道理,我们有没有行动啊?有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啊?这一块要好好想一想。
第三个是日日不断之功,专注坚持,一天都不间断。
在这一点上,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他特别强调这一点,做学问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绝不可间断一天。
你不能说今天忙,我功课就明天补,也不可说今天不忙,把明天的课先提前完成,也不可说这几天出门儿,回来再搞,要把功课随身带着,晚上到酒店完成,没有日日不断的坚持,就不能够真正学好。
说到这里,我也特别赞成,为什么我说我们一定要日更,而且要做到,真正的这个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100%的坚持比99%更容易,为什么?因为你心里有这种想法以后,你就天天做,你不会为自己找任何借口。不是说,完成99%就行了,今天无所谓,明天也能无所谓,后天还会无所谓,到最后你会发现你的数据就没法看了,都无所谓到最后你就放弃了。
而不能长期不断的坚持,你哪里有真正的成果。
在这一点上,华杉就很牛,他写了好几本书,解读论语,解读孙子兵法等等,他都是每一天都不拉,365天天天如是做出来的。
萌姐每年出一本书,今年出的她的第11本书,也都是早晨起来,每天早晨都写,一年出一本书出来的,日日不断之功,就是那么厉害。大哥现在也是日日不断,如果说我们这样做下去的话也差不了。
如果你听了今天我们说的第三条,也能真正做到日更的话,那你是不得了的。所以说一定要真正的从内心深处认可它,而且要做到它。
第四个就是温故而知新。
为什么要温故而知新啊?就是我们不要老想着学新东西,老想着追新逐异,贪巧求速。
因为外面的诱惑很多。你听听这个人的东西挺好,那个人的也不错,都需要学习。恨不得心痒痒就像看到了美女尽量多看两眼一样,看见了美食就想就尝尝一样的。
但是,老想学新东西,你的学过的这些东西你掌握了吗?如果学过的东西不掌握,学完了以后就扔了,比如说我们一天看一本书,现在很多都强调一天看一本书,这本书看完了觉得很好,不错,然后第二天就看第二本书了,第三天再问第一天看啥,啥也记不住了,这本书看完以后一年甚至十年也再不碰了。那么你能记住多少?
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你掰了新的,扔了旧的,那你掰它干啥?
所以孔夫子才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我们学东西一定要注意,不要为了新而新,为了学而学,而是要学了就想办法把它用起来,发现没掌握,要多去重温,去复习,再多次去了解,以便我们真正能够深刻地掌握它。变成自己的,然后我们再去追逐新知识,切记不可流于形式。
再以写字举例子。比如说我昨天刚刚完成了道德经的临摹,照着赵孟頫的帖子,来一个字一个字一章一章的临。
每次写完以后,我还要反复多次去看一看整体。我的字整体还不够工整,有点偏,或者重心在左边,或者重心在右边,或者靠上了,或者靠下了。
间距怎么样?这是对于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列与列之间。
还有比如说这一个字,它的笔画怎么样啊?写的横应该是稍微斜上一点,结果写平了,或者说下了,这个撇不够长,这个竖不够直,这个月字,月亮的月哈,那左边和右边儿这个比例搭配不好,等等,看看到底问题在哪里,再写的时候要把它写好。
要让这个字有一点点进步,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有提升,我们自己才能越写越好,否则你整天写那么多,你写100万遍有啥用?还是那个样子。
刚刚讲了华杉列出来的古圣先贤好学的四个标准,就是志有定向,知行合一,日日不断之功,温故而知新。
希望大家都能够对照一下,看一看自己是不是一个好学的人。如果说我们都能做到了,那你就离孔老夫子的境界不远了。
时间也到了,今天这一章的解读也就结束了。整个这一篇公冶长篇也结束了,从明天开始,我们解读下一篇叫《雍也篇》。
到底用一篇讲的什么呢?先说说第一章。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