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北京人来说,胡同是北京的符号,是他们的记忆。历经沧桑后的百年胡同在北京人的心中,甚至是中国人心中,俨然成为一种精神,一方念想,一屡回忆,有着深深的依恋。
老陈,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幼年生长在胡同,所以老胡同、老宅门的影像时常浮现在眼前。每当这时他便拿起画笔,用色彩与光影把这些印象记录在画布上。
(《宅门·印象》68*300 老陈 2015—2017创作)
《宅门》是老陈自2015年开始创作的系列作品中的一幅。作品采用了虚拟的方式,将北京四合院的宅门进行了集中表现。
以钟楼为中轴线,左则为西,右则为东,钟楼位于正北,看画儿人站在南边,这样老北京胡同东西南北的格局、方位便呈现出来了。
此幅为全画左半部,从右至左分别为广亮大门、垂花门、小门楼。
广亮大门,又称广梁大门。属于四合院宅门中等级最高的一种,仅次于王府大门,是官宦人家的府邸。此门最突出的特点是将大门置于房山的中柱位置,中柱周边有木制抱框,框内安朱漆大门,门前有半间房的空间,房梁全部暴露在外,因而称“广梁大门”。
广亮大门装饰极为讲究,有抱鼓石和门簪有雀替和雕花的盘头,有的还在门两侧置有上马石和下马石,画中两侧门枕抱鼓石呈圆形,一般说法认为圆形代表战鼓,此宅是武官的府邸。
此幅为全画右半边,从左至右分别为蛮子门、小门楼、如意门、西洋门。
蛮子门,低于广亮大门和金柱大门,而高于如意大门,多为文人墨客或富甲商贾的居所。门前的抱鼓石呈方形,一说方形代表书箱,此宅住的多为读书人或注重文化的有钱人。
如意门,门簪上多刻“如意”二字,以求“万事如意”,如意门之名是否由此而来,也有可能。
如意门多为平民百姓所用,形制虽不高,但不受等级制度限制,可以精工细作,特别是如意门上的砖雕,真可谓雕工精湛、华美无比,丝毫不亚于官邸广亮大门和金柱大门。
西洋门,北京四合院门楼中的洋味名片,是中西合璧后的产物。据说清康熙以后在圆明园建西洋楼,王公贵族随之仿建才渐多起来。
看过几种宅门,我们再来看一下细节部分。
(左:广亮大门,右:蛮子门)
两者在台阶上有所差别,一般来说官位越高,台阶越多,去故宫听介绍的朋友知道,皇帝的居所台阶都是九阶,象征“九五之尊”。
上马石,下马石。古人的驾驶工具是马匹,门前也就多设计上马、下马石,方便出行。
这个部分是栓马桩,古人骑马或坐马拉的轿车出行,有了此物便可将马拴于门前。
在物质生活高速发展的今天,北京变了,高楼林立、房价暴涨、交通拥堵、人声嘈杂、雾霾浓烈·····蓝天白云的北京很少见了,古色古香的北京没了,静谧安详的北京也越来越少,老陈的胡同系列油画,包括这幅《宅门·印象》作品,成了许多怀念老北京胡同人的替代品。
作者简介:
老陈,五十年代出生的北京人,经历了在工厂当工人的安静日子,也有下海从事影视美工的岁月,但这些年一直在坚持画画。他喜爱印象派,重写生,擅长光影与色彩,在绘画技巧上注重气氛与细节的表达。自2001年起,开始画北京胡同,积累了大量的胡同写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