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有九条命》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本书的第一篇。 我们都是逆旅行人,风雨雪雷和阳光明媚都是这一路的必然所见的风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也不有不可承受之重,我们都是分身乏术,只想学得孙悟空,分成三头六臂,既能应付各路人马,还能修得安身本领,最终修得圆满。
都说每一个人,都能在余光中老先生的文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愁。余先生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文字里透着幽默、睿智,却又不失天真、烂漫,让人一打开书本就手不释卷。
假如我也有九条命……。
01 一条命,也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
余光中先生吐槽的是填表格和办手续,其实依然是现实生活中让人非常抓狂的两样。家里的地址很长,可表格里地址一栏很短,非得细细写了塞进去,还好现在有了文档小程序,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了,表格就更多了。要是在单位上,几乎成了“表哥”、“表姐”,各式各样地表格,变着法儿地让你去填,还生生丢一个“截止日期”给你,逼得你脸上直冒痘儿。办手续,虽说现在有“只跑一次”、“一件事一次办”的说法,但几乎还是会经常被各种理有打回来,然后又重新去跑,仍然可以在窗口遇见各种大发雷霆的人。对于很多要紧的事来说,把关严是好事,可如果仅仅是办事员不在或者一些无关紧要的因素,让前来办理的人连续跑,却是真的要人命。
02 一条命,有心陪伴父亲
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摄像头里看见的,总是父亲一个人,在地坪里晒太阳、抽闷烟的身影。父亲不管多艰难、多困窘,都没有听亲戚朋友的话,始终咬牙坚持让女儿读大学,“让女儿走自己的路”。
在武志红的新书里说到,孩子优秀更多是分离。是啊,不说自己有多优秀,却是不再留在家乡,像更多人家的女儿一样,出外打个工,回来嫁个人。但至少,女儿还是选择定居在离他最近的省会城市成家立业,至少能保证一个月回去陪伴一次。
但有更多的人,尤其是在这次疫情尚未结束倡导就地过年的世景下,纷纷表示不能回去陪父母的惆怅和牵挂。有的父母,甚至拼着老命,都要去大都市里找到儿女。所以,真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03 一条命,用来做妻子和妈妈
丈夫和爸爸、妻子和妈妈,似乎是人在江湖最身不由己的。一边是事业,一边是家庭;一头是生计,一头是教养。似乎倾向哪一头,就总注定要有另外一个人承担得更多一点。往往这个人是妻子、是妈妈。
奇葩说中有一个论题“如果老婆年收入上百万,要不要回家当全职爸爸?”但似乎从不会有一个论题“如果老公年收入上百万,要不要回家当全职妈妈?”女人似乎要去平衡得更多。
余光中先生是深有自知之明的,虽然为五个女人的“元首”,但除了背后默念支持,有个好太太能干负责,就“垂拱而治”了。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婚姻里最好的气象是男耕女织。因为老婆要年收入上百万,可能还是比男人要难很多,所以若是男人能干负责,却也懂得“垂拱而治”,不干预也不缺席是最好,而女人有自己的小事业又能兼顾家庭,自然是极好的搭配。
女人的强势,往往是被现实逼出来的。而女人的强大,却也是可以被现实撑起来的。
04 一条命,也用来做朋友
女人交朋友和男人不太一样。好兄弟一个电话,男人可以立马出门去响应,可以到半夜才回来。女人就不行了,要准备出门了,先得安顿好孩子。两个孩子一个抱大腿,一个抱小腿,还得转移她们的注意力,或者答应买玩具或者好吃的,小手手们才可以放开。八点一到,家里就开始催,就算不催,心里也是挂念得很,又赶紧奔回家。
女人自从恋爱、结婚、生养之后,读书时候、单身时候的闺蜜也是见得越来越少了。以前那些无话不说、彻夜长谈,似乎早已遗忘在哪个角落了。
孩子们大些了,发现能说上话,能排遣孤独,能嬉笑怒骂,还是要约上三五好友,品茶吃酒,才能痛快。
05 一条命,也用来读书
我读书,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说的第一种人,“纵情任性的读,只读自己喜欢的书”,从不孤诣,也从不考究,从不追网络小说,书架上、Kindle里几乎全是名家著作。
一直信奉“书非买不可读也”,所以所有的书上,都会留下写写画画的印记,没有详细的注释,只有看书当时感悟的只言片语,有很多等我再次读时,早已忘记当时为何会生发出那样的感想。 不是名士,也非通儒。但平凡的文青,也向往林徽因那样的文化客厅、刘禹锡那样的“陋室”,谈笑间有鸿儒,更添心头欢喜。
06一条命,也用来写作
写作是读书的升华与思考。读书读的较多的时候,生活有些感悟的时候,也想去挖一挖脑洞,动一动手指,写作也便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
正如乔布斯在看完《禅者的初心》后说到,人总得给出点什么,创造点什么。对于无法用惊天动地的科学发明或者商业模式来引领朝代的人来说,写作就是一种较好的创造方式之一。
在写作里,感受一种心流体验,同时能通过逻辑的整合、故事的编写和思维的架构,去创造新一代人的故事。
07一条命,用来拼闯事业
刚开始读这篇文章时,读了好几遍,数了好几遍,后来认定,余光中先生还有一条命就是教书。
曾经我也是一名大学老师,各种因缘际会,我还是走上了从商的道路,倒也是上了另外一堂社会大学课,现在还在修学分,不打算毕业。
十年前开始创业,最早涉足文化创意领域,目前回归建筑工程传统领域,并没有做成最初设想的大企业,还是在小微企业范围内打转,但是再小也是事业,也是足以为之持续奋斗的。
08一条命,用来行走无疆
大学的时候,一到寒暑假便买张绿皮车票,带上导游证北上、南下、东奔、西进,走过许多的路,见过许多的人,听过许多的故事,看过许多的风景……慢慢地,心中有了大江大河,纵是深在幽谷,依然能仰望天空,在大自然的深情相拥里,看见星辰大海。
现在虽然没有那么容易出行了,但几乎每年仍然会至少远行一次,而且每次远行几乎都会带上孩子们。只是不再能专心于远足,醉心于山水了,还得时时刻刻照看着孩子们,连拍照都没办法好好选角度,实在是有点狼狈的感觉。
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一颗远赴星辰大海的心。希望等孩子们大一点,更自由地出去走一走。
09还剩下一条命,也能跟余先生一样
“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迫切。” 昨日读武志红老师的新书,其中有说到太多人有一种急迫感,就好像被什么追赶似的。而那些一事无成的人,这种急切感是最严重的。所以,从来不是真正忙碌的人最累,而是一事无成又陷入急切感中的人最累,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己的“鞭打”。
是啊,用“鞭打”来形容这种感觉最贴切不过了。冯唐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到,人至中年,不睡大觉。太多的事情和真相扑面而来,我们只能接纳和面对,似乎一夜之间就长大了,年龄已经不允许我们再像一个孩子一样,所以这条命,要从从容容,实在是有点难了。
可终究,就算是余光中先生,也是那么多角色要完成,那么多理想要实现,可也明白没有一件事情是马上就能见到结果的。所以我们在紧迫之余,还是多修炼“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定或者“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看天边云卷云舒”的从容吧!
最后一条命,还可以用来慢生活。习茶,瑜伽,养花,种草,听乐……在拿起与放下之间,感受茶禅一味。在呼吸与拉伸之间,感受正念生活。在花开与花谢之间,感受自然攸归。听云水禅心,吟归去来兮……
(无戒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