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廖彩杏是台湾儿童英语学习三大名家之一。上个周末在清林小学举办了一次英语学习方面的讲座。这次应该是因为她的书在国内出版,受出版社的邀请,在全国巡回讲座。但其实在近些年来儿童英语学习的热潮中,她的英语学习法早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在家长中广泛地流传和讨论,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年多前,我就向一些朋友推荐过她的学习法。
对于国内的家长而言,她的学习法的第一个突出优点是:对家长的英语水平没有什么要求。很多家长在家里不敢教孩子英语,是因为怕自己的英语水平本来就是半吊子,耳不能听,口不能说,发音也不准确,怕把孩子给教坏了。
其次是可操作性强,不仅开出了书单,而且细致到每周该读哪几本,甚至直接提供了阅读记录表,家长只要按记录表每天操作并且记录就可以了。
最后是学习效果好,这有很多网友的经验可以参考。当然,这可能涉及到众多因素,谨慎地说:这是一种比较不浪费时间的学习方法。
(2)
我们这一代人,是把英语当成知识来学习。所以路径一般是:背单词、学音标、学语法、学翻译。所以效果是:很会做题,阅读勉强应付,但听、说很差。
廖老师说:“声音才是语言学习的起点。”我认为是抓住了本质的。而她启蒙的重点也正是一个“听”字。
廖老师发现这个学习法的有效性,多少有一点无心栽柳柳成荫的意味。据廖老师讲,当时买了英文绘本之后,家务太多,没空和孩子一起读,就将配送的磁带反复的放给孩子听,自己忙家务去了。一个星期后,爸爸无意中拿着绘本和孩子讨论,发现孩子全都会读了,而且也能理解绘本中的意思。廖老师对这个效果觉得很惊奇,不断的思考、总结、优化,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要想把英语学得像美国人一样好,就得把英语当成母语一样去学习。即:不能将听到的英语翻译成中文去理解,然后再用中文思考翻译成英语再说出来——只有把中文翻译的环节去掉,才能达到母语的效果。
我们学习母语不会一个字一个字地背,也不会先学语法再说话。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与特定的声音相结合,从而掌握语言的使用。廖老师的学习法,着力于利用有声绘本这一载体,构建出可供儿童学习“母语”的小环境,让孩子像学母语一样自然地习得英语。
(3)
如果孩子不背单词、不学音标、不学语法,甚至不用中文解释,那他要如何才能学会英语呢?廖老师的英语学习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句话:
一,看图懂单词
二,听音模仿
三,内化语法
四,独立解读
主体思路就是围绕有声绘本,给孩子打造英语学习的小环境。
既然如此,英语绘本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廖老师提到了她选择绘本的三个标准:语言要有音乐性;故事要有戏剧性;知识要有专业性。
她的书单体现了以上的特点,并且非常注重循序渐进。比如在早期,更注重的是语言的音乐性,选择的绘本语言基本上是具有童谣性质的,有较多押韵和重复的句子,朗朗上口;中期则比较多有趣味性的故事绘本;后期会有一些知识性较强的图画书。
绘本买回来了,要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呢?
关键一:利用有声书熟悉字音。
关键二:图文合一,插画当线索,掌握字义。
关键三:阅读押韵绘本,掌握word family/rhyming sounds,汇整大量字形。
(4)
知道听有声绘本的好处之后,可能大家都急不可待的想要孩子赶紧去听,然后赶紧看看有没有什么效果(比如问“有没有听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之类的)。
但廖老师说,首先要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要总是担心孩子学不会,要避免不断地去考核孩子,否则会适得其反。放松下来,和孩子一起享受学英语的过程,这样英语水平的提高就是个必然的副产品。
目前流行的Phonics(自然拼读),本质上更适合母语是英语的学习者,因为他原本就知道声音代表的涵义,所以只要拼出每个单词的发音,就可以顺利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然而我们并没有英语的语言环境,即使将单词拼读出来,也无法理解句子的意思。传统的方式是借助中文去帮助理解英语,但这又可能造成在使用英语时,无法摆脱汉语思维。所以最好还是做到:用英语的声音,直接对应具体的意义,而不经过中文这个跳板。
所以开始孩子是将英语当成“音乐”去听的,这个阶段的语音一定要具有音乐性,让孩子喜欢听——即使他完全“听不懂”。
听了一段时间后,这些“音乐”会被孩子记住,甚至可以跟着说一段。由于绘本就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只要他读图的过程中,知道哪一页是对应哪一句语音的,他就能“猜”出对应的意思是什么。
当然,这时的“对应”是很不精确的,甚至有可能出现“无法对应”甚至“对应错误”的情况。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想一下,你的母语是不是这样子学习起来的?
(5)
父母可以通过对画面的提问,帮助孩子把声音与意义之间的对应变得精确起来。
以fiv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的封面为例,父母可以问:
* 这图上有什么动物?
* 一共有几只?
* 它们在哪里?
* 它们在干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让孩子将图画与语音的对应,慢慢变得精确起来。
廖老师在做妈妈前,本来就是个英语老师。但她的孩子是很晚才知道妈妈是懂英语的,因为平常她基本上不“教”孩子英语,只是不断地问问题。
这其实是解决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不用中文翻译,怎么让孩子理解英语呢?答案就是多用疑问句做引导:
1、眼睛看到什么?按图索骥。
2、耳朵听到什么?听声辨音。
3、推敲、猜测key words。
通过这种提问式的教育,孩子就不再是死记硬背、被动依赖的知识容器,而是会去尝试猜测,变得主动勇敢。
(6)
廖老师的英语学习法中,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记录表和“定时定量”。
记录表源于廖老师早先照顾刚出生的双胞胎孩子,忙得焦头烂额,于是向产房的护士们学习同时照顾多个孩子的诀窍,学到的法宝就是一张记录表。通过记录,使自己的行为有章可循,过了一个星期,她发现自己终于不再像无头苍蝇般忙乱,可以缓过劲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在使用有声绘本让孩子学习英语时,为了能有效地利用绘本,让孩子形成学习的规律和习惯,学习内容的安排和执行做得更到位,廖老师也有意识地使用了记录表。
这样,孩子每天的学习内容是早就安排好的,对于父母,只需要在合适的时间点照着记录表播放音频,听完之后打个勾。简单地操作,就可以让孩子的英语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廖老师的主张是1:3:1,就是每天安排的学习内容,大概五分之一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五分之一是孩子不喜欢但是必须的,剩下五分之三是常规的。她觉得这可以视为普遍适用的规则,比如在给孩子做菜时,也是适用于这个规则。
换言之,廖老师并不认为非得让孩子喜欢的内容,才提供给孩子。必要的时候,可以加入可能“不喜欢”、但属于“必须和有益”的内容。
2017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