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方面,学龄前儿童应该学什么?
在学习方面,最不可忽略的是什么?
你想让你家娃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吗?
如今,有一种现象:一二线城市各种早教机构层出不穷,招生也是热火朝天。
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给孩子报名参加早教班,竭尽所能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并早早学习各种特长等。
因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早教班能得到良好的照看和引导教育,能给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在这里,我不是反对大家报早教班,只是觉得不能盲目。
最重要的是,我们家长需要了解不同阶段孩子们的认知发展的规律。
了解了规律,我们才能更科学地去选择早教班,选择幼儿园,包括我们自己对孩子的教育。
因为如果不按照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规律去教育的话,往往适得其反,学得越多对孩子越有害。
比如:4岁之前的孩子画画,这个阶段的孩子画画是处于涂鸦期,是孩子们自由发挥、自由涂画的阶段,如果我们成人按照自己想法让孩子去描画、总以大人的眼光评判孩子的画“美不美”“像不像”那就麻烦了。
这样会破坏孩子画画的积极性、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为两个娃的妈妈,做母亲近11年,如果让我回答学前应该让孩子学会什么?
我会很坚定地说,首先让孩子们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会学习。
没错,放在最后的是学习,并且无需刻意地去学习。
学龄前的孩子不需你刻意去教他们,只需带着他们玩就行了。
也许你很好奇,带着孩子玩就行了,这么简单?
当然玩要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
说到学前让孩子玩好,我就想起前段时间和一位宝妈的聊天。
宝妈问:“你家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学三维数学了吗?这么小,需要学吗?”(PS:三维数学是一种借助立体教具游戏让孩子感知数字、数位等知识的数学,在幼儿园是单独收费的。)
她家二宝上幼儿园中班,我家两个娃原来也在这个幼儿园上学。
答曰:“上了,幼儿园里的课程,但凡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运动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的课程,我基本上都让他上了。”
宝妈说:“我觉得学就是要安安静静地学,得静下心来学,天天在幼儿园里玩,能学个啥!”
答曰:“学龄前的孩子,您指望她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学东西吗?玩和专注是不冲突的,她在玩的过程中,沉浸的时候,就是专注的时候,就是静心的时候。小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会习得各种知识。”
说到这里,我突然感慨,不少家长总希望孩子能坐着、安静地学些东西。
小孩子学龄前的阶段就是好动的,能像大人们那样学习吗?
所以,作为家长,了解一些孩子们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3—6岁不同阶段的小孩,他/她们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的?
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孩子们不同阶段的思维特点,咱才能更好去帮助孩子成长!
3-4岁:思维依靠动作,对事物的学习依赖感知,通过看、听、摸、尝、闻,先做再想;无意识学习状态,注意力和动作联系到一起;爱模仿,模仿是3-4岁主要学习方式,但是并不懂得判断。
就是说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孩子们一切照搬。
4-5岁:形象思维活跃,他的思维活动必须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
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但并不知道知道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个阶段是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并存的阶段。
5-6岁:还是形象思维占主导,但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不单从表面现象出发,可以从抽象的方面来推断事物的因果关系;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可以先思考在做;从无意识学习开始转变到有意识学习。
比如,这个时候你用语言和他描述事物,一般情况他会理解。
从以上3-6岁孩子不同阶段的思维特点,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要在玩中、在游戏中去感知、去感受、去学习。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的身上有着天然的兴趣和本能,而发挥其本能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充满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活动中,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奥妙。
儿童积极地在“做”的过程中,也就是知识在他们大脑中建构的过程。
在“做”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的新知识使他们有能力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保护这些“主动学习者”的天性?
我们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呢?
从我家两个娃的经历来看,我认为以下四点是绝对不可忽略的。
一、保护和激励孩子的好奇心
幼儿的灵魂是好奇的,一天可以问到无数个为什麽。
一朵花、一只虫子、一首乐曲、一本书、一张脸等万事万物都是孩子奇迹的源泉。
每个行为、每种态度和每样东西对孩子而言都只是它们本身,孩子有着清晰而准确的感知。
不像大人一样,会有偏见、成见和评断,大人们总是喜欢应用自己的经验来过滤世界。
好奇心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究世界、获取知识的原动力。
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我们要倾听和引导孩子的发问。
正确地回应孩子的为什么(可参考文章“如何有效回应孩子?”),能让孩子上小学后敢于提问;当与老师和同学有不同看法时,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时,能清楚表达自己心中的疑问。
众所周知,犹太人人口只占世界0.25%,但他们包揽了20%以上全球诺贝尔奖。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犹太人有强烈的质疑精神。
这种质疑精神源于犹太人的一个教育法则:鼓励孩子提问和独立思考。
一天晚上,大宝又和我探讨了他的一个新发现:妈妈,我发现抖音在小城市的人们看得比较多,在北京还没那么常见。
我问:"你怎么发现的,是怎么看出来小城市的人们用得多呢?“
大宝曰:“今年我们出去玩,在三亚和平遥的时候,我看这些地方的人们,拿着手机时几乎都在刷抖音刷快手;还有在平遥,我看见路边的广告牌上,也有好多抖音的广告。”
我说:大宝,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你觉得为什么小城市的人看抖音的多呢?
大宝曰:我觉得小城市的人知识水平没那么高,获取信息的渠道没那么多;还有工作生活的压力也不是太大,有更多的时间来看;还有这些人没有学习的意识,沉浸在刷抖音这种奶头乐上。
我说:我觉得你说得非常有道理!
说完大宝睡着了,而我陷入了沉思:孩子总是善于去观察、去思考、去感知;而我们大人往往缺少了这种感受力,往往会熟视无睹。
好奇心这一点上,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孩子学习呢?
是不是应该保持和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呢?
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专注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很多伟大的发现和理论的突破都是依赖于丰富的想象力。
儿童天生就喜欢想象,甚至是“天马行空”。
我们重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孩子多想象。
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鼓励创造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限制。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寻求“标准答案”。
允许孩子拥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行为,允许孩子的“天马行空”,允许孩子与众不同、合理的答案存在。
让孩子追随自己的好奇心,寻找问题的答案;引导孩子随意进行探索。
比如:孩子的涂鸦,6岁前让他自由画画,不对孩子指指点点。
多听孩子讲讲他们画的是什么,自由画是孩子情感的自我表达。
让孩子多玩活的玩具,能够随意拆装、搭建的玩具。
和孩子阅读的时候,也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想象,“你觉得后来会怎么样呢?”“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写这个故事呢?”。
手工创作、科学小实验、各种扮演游戏(过家家、买卖游戏等)能让孩子体验不同的生活情境、尝试动手解决问题。
在游戏中,孩子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大自然会给人类带来很多灵感和新的想法,这些并不是文字所能表达的,而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增加孩子的体验,有助于孩子想象力的提高。
专注力是人们将心理资源集中在一定的事物或信息上,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从专注开始。
3-6岁孩子的思维主要是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主要是无意识学习,所以学龄前的孩子也是以无意注意为主。
基于这些特点,唯有趣的事情才能吸引孩子。事物越有趣,越能调动孩子的兴趣,孩子保持专注力的时间会更长。
正因为如此,学前的儿童都是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乐中学习。
由于大脑发育的原因,学前儿童的专注力保持时间比较短,能到20分钟就是很好的了。
当孩子专注画画、看书、玩玩具、做游戏时,不要轻易打断孩子。
现在很多家长,尤其是祖父母们,总担心孩子渴了、饿了,不放心孩子。
当孩子在做事的时候,一会儿看看孩子,一会儿在孩子周围转悠。
家长轻易打断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会使孩子更难集中注意力,维持专注的时间缩短。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随着小学入学门槛的提高,对孩子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小测试、面试等,基于升学的压力和家长的焦虑,有的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提前学习一些一年级的知识。
这几年民众也在讨论提前学习的弊端,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叫停幼儿园“小学化”。
如果学前只能教会孩子一样东西,你会选什么?
做母亲近11年了,我可以给出我的答案:阅读。
不阅读,无学霸。不阅读,无前途。
也许你会说,阅读有这么强大,这么重要?
是的,我在自己两个孩子身上都验证了这一点。
老师们评价我家俩个娃,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我想这和孩子们爱好阅读息息相关。
我陪伴孩子的时间,80%都花在了阅读上。
阅读能力是唯一从出生就可以开始锻炼的能力。
阅读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阅读是孩子学习新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
阅读能力高的孩子大脑中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更多,能分析和加工的信息也更多,更有利于对记忆内容的整理和记忆。
阅读能力会影响孩子在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
研究发现,阅读能力优秀的孩子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更高、成绩也更好,因为阅读能力会影响孩子对题目的理解与分析。
综上,孩子的阅读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出生开始就可以给孩子读“书”,慢慢进入亲子共读。
让孩子在家里随时都能看到书,随手可以拿到书,这样孩子会充分利用各种零散的时间看书。
家里书籍不多的,可以经常带孩子逛书店,也可去各种各样的图书馆。
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只要付出少量的钱,便可以得到。
四、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学前儿童的学习,应着重于以上能力的培养,并非储备一年级的课本知识。
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对上小学有所期待,做好入学的准备。
我将我的做法列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1.心理准备
经常带孩子在小学操场外观看,看宽敞的操场、看快乐运动的同学们。
在入学登记日,家长和孩子都可进入校内,借着这种机会,带孩子参观小学,带孩子到处走走,跟孩子介绍学习的各种设施,让孩子在学校玩耍。
和孩子交流对环境的感受。
让孩子提前熟悉学校环境,引导孩子想象在这里学习的美好。
2.学具准备
准备书包,学习用具。
天天让孩子自己背着书包上下学,俨然一个小学生。
带着孩子挑选一套学习桌椅、一盏台灯。
给孩子创造学习的仪式感。
3.习惯准备
幼儿园大班会略微学习一些算术、拼音,老师也会布置一些小作业。
利用这种机会,可以培养孩子写作业的习惯、比如坐姿、专注的时间等。
写完作业后,教会孩子收拾文具。
刚开始孩子会有一些焦虑,手不听使唤,这个需要我们家长有更多地耐心,不要苛求孩子。
4个多月的时间,孩子就差不多养成独立写作业、收拾文具等习惯。
当然学前及一二年级的的孩子缺乏自律意识,很多事情依然需要家长提醒和监督。
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教而不代(教育他而不是代替他)。
慢慢地孩子就能自觉地、主动地完成自己的事情了。
当孩子掌握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了与人交往,知道了一些做人的规范;当孩子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良好的专注力和想象力,小学生活的适应,对他们来说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愿所有一年级的小豆包们都能较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天天都能开开心心上学去、快快乐乐回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