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明的小长假几天都在自己刚租下的小小办公室忙活,本以为园区应该没人上班,在上洗手间的时候,却碰到隔壁办公室的员工。随口寒暄一句:“清明不回去吗?”,对方笑了笑:“哪能啊,国外的客户可不过清明!”。
话题就这样打开了,一聊才知道他是一名老板,底下有两三个员工,做进出口贸易的生意。员工放假了,但是这几天就得亲力亲为了,下面二层的也有几个小公司,也同样的操作——老板除了过年,是没有假期的。
的确,公司规模还小的时候,作为老板要身兼多职,一个顶几个。对于工作与生活,似乎都分不开了。在某些方面打工不一定比创业差,起码你完成你的工作,下班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了。
02
有的年轻人,宁愿在假期出去玩,也不太愿意去扫墓,于是代人扫墓应需而生。他们的收费从几百起,贵的有几千上万,而且订单每年越来越多。
替人扫墓的流程大致是摆好祭品,然后点蜡烛烧元宝,然后鞠躬。一般客户会要求拍照或直接视频。当然也有特殊要求的,要求又跪又哭的,也有人愿意接。
不过这些业务也就清明假期会比较多,其他时候基本没单,因此这只能当是一项“副业”。
03
现在好多年轻一代,都手机不离身了,不是聊天,就是玩农药、吃鸡,或者看抖音等小视频。一次朋友给我看一段抖音上的小视频并告诉我,小视频的制作者这个视频有200万+个赞,有差不多200万的粉丝,估计是全职做视频的,因为这些流量就能给他带来不少收入。
04
有几次我在工作日请假出去玩,发现一些购物广场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只比周末人气少一些!当时的念头就是,他们都不用上班吗?他们都请假出来玩的吗?他们工作时间不是朝九晚五的?
后来朋友圈不断变大,才知道有的人工作时间的确不是朝九晚五;有的人一周只需要上三四天班,休息三四天;有的人是自由职业者,时间完全自由安排。他们收入或低或高,起码能养活自己,在城市生存下去。
这些不由得让我想起艺术运动与风格的变迁,现在属于后现代,各种风格都有一席之地,也有对应的受众和客户群体。在后现代社会,生涯也是如此,变得更加多元,工作的方式不一定是朝九晚五呆在办公室。
后现代多元化的生涯可能会有:
无边界生涯:超越单一就业环境边界的一系列的就业机会。例如:经常转换不同组织或地点,或到世界各地去工作。
多变化的生涯:以前是一个公司雇佣许多不同的人,现在是以个人天分天赋我基础,能周游与不同公司或称为特聘专业人员,不断变化生涯角色或转换职务;或是在通一个生涯角色或职务上,却一直变换机构。例如:在各个不同的产业担任人力资源经理。
万花筒生涯:以前或者是为了工作,现在工作是为了活着。朝九晚五不再,工作、休闲、生活按照个人需要,多角度随机弹性安排。例如:兼职模特、临时演员。
组合式生涯:你不只有一份工作、一个雇主,因为个人多种专长,可能会有若干工作、数个雇主。例如:公务员+中医师、心理师+咖啡调配师等等。
个性化生涯:依照个人兴趣、资源、专长,发展出独特适合之生涯方式。例如:绘制表情包、写App程序、深夜供给食堂、塔罗牌占卜等等。
主观性生涯:不重视客观的成功生涯标准,依个人主观来定义生涯,不依照大多数人的生涯模式,而追寻独特的生涯主题与意义。例如:从事公益事业、有机小农等等。
那么多的生涯发展方式,选择怎么设计自己的人生之前,还得客观分析一下自己的拥有的资源、能力天赋。
能生存发展、维持保障自己生活,需物质上的保障。那么一要考虑你的能力天赋能否兑现相应的价值,二是看看有没有对应的社会需求,结合两者才能转化成价值。如果还有相关的资源,会让你更容易更快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