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2天而已。我提醒自己。
/ 1 优点
感到满意的是,没有哪篇是注水之作,这也是我给自己的最低要求了。
大多数时候是吃完晚饭、稍微学习一阵、洗澡完毕,最后在睡前的一个多小时里,我完成日更。偶尔是在上班的时候,突然有了兴趣,就直接登录简书开始动笔了。大部分情况下,动笔之前,我都已经想到了要写的内容;实在想不到,或者是沉迷于日剧的周末眼看已经到了深夜,我会发一篇自己觉得还不错的旧文。
总而言之,我把这里当作一小片后花园,小花小草虽然不见得能登大雅之堂,但一棵棵都是鲜活欢快的。给自己的院子里插满纸花、塑料草,这究竟是要讨好别人、还是磕碜自己?我干不出来。
/ 2 缺陷
要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吧,还是没有个性。
这是一片你路过时觉得风景还不错、却无法登上你的景点清单的花园。也许这片花园本身就想把自己隐藏在山野里,并不希望独树一帜。
咪蒙曾经总结过自己写出阅读100w+爆款文章的秘诀,其中她判断说:“你说话很温和,你观点很中立,你性格很宽容。那你不要写公号文章了。你不适合。你看了《乌合之众》就会知道,任何时代的领袖,包括意见领袖,都是特别偏激的。偏激的观点才具有煽动性。” 我就是她口中说的这种毫无煽动性的人吧。
平时生活中我也正是这样的人。也许有一种人是非常享受别人的信赖或崇拜的吧,但我恰好是这种人的反义词。我仿佛只能安然接受来自上级或长辈的表扬,假如遭遇同辈或不熟悉的人的大力赞扬,我会下意识地收回自己的优点,提醒那个人:我并不是ta想像的样子。
举个例子:跟一位后辈聊天时,她感叹道,你真是我认识的头脑特别清醒、情商超级高的人了。面对这样的私下聊天时的赞美,我的反义词那类人可能马上顺杆爬,说我真的也总被其他人这样评价,也许正是因为自己平时如何如何加强学习,保持了一种特别好的状态云云,这样的好处是既肯定了对方的眼光,又把自己的人设抬高,这场对话势必迎来一波互相吹捧的高潮。但我不是,我马上告诉对方我在哪些方面弱点特别明显,并非是她想像的那么厉害,于是气氛跌回了平淡的现实里。
为什么我会下意识地想隐藏在安全的角落呢?为什么我那么害怕被别人做出单一的定义?……这些是另一个关于我的深层人格的话题了吧。
反映在我的文字里,我追求的是清晰、平衡、有余味。天生演不来偏激、个性、火药味。所以,我也就失去了像咪蒙那样可以在2个月内公众号订阅者从零变成40w+的人气能力。
当然,以上仅仅是从 “偏激和煽动性” 的意义来看待 “文章的个性”,并不能以偏概全。
我能不能写得更有趣?更有料?更通透?
这是我追求的个性。
/ 3 有方向地坚持
我需要找到自己的个性,这个过程肯定是非常漫长的练习——所以,日更必须进行下去。
既然我的天赋有限,投入不深,那么更加得把这样的轻量级的锻炼持续下去了。
就像坚持长跑的人,首先要做的是坚持以自己舒适的速度,在心率可承受范围内,积累每周的单次跑量;当跑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配速也会自然达到相应的提升。
酷爱长跑的作家村上春树,一定会赞同这种说法的。
他曾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用 “换刀” 来形容小说家不但要坚持、还要在坚持中有意识地改变自己:
“……到了某个时间点,就需要将‘剃刀的锋利’转换为‘砍刀的锋利’,进而将‘砍刀的锋利’转换为‘斧头的锋利’。巧妙地度过这几个转折点的作家,才会变得更有力量,也许就能超越时代生存下去。”
也许现在我的日更练习,看上去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吧,就像传说中爱因斯坦制作的第一只、第二只……第n只小板凳。
但我们得相信,没有n只丑陋的小板凳,就不会出现第n+1只完美的小板凳。
村上春树说: “小说家和某种鱼一模一样,倘若不在水中始终游向前方,必然只有死路一条。”
那我也得继续慢慢游咯,偷偷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