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挺热闹,年三十那晚,闫学晶和孙涛的那则小品引来群嘲。没想到“结婚就是为了生育”这样落后的价值观还能在春晚这样的大舞台上被宣扬与歌颂。不过,由于群嘲队伍过于庞大,春晚已经在微博上成为敏感词。而批判的声音太多,我想说的已经有人说过了,所以,我还是谈谈程莉莎在1月24日推送的那条引起轩然大波的微博吧。
纵观整条微博,语言直白,表达清晰。文字有时是比图片更有力量的传播载体,每个看过的人都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程莉莎对丈夫郭晓东的情深意切以及十年前山东某地农村落后的风俗人情。
为什么这样一则关于夫妻恩爱的微博会引来网友的吐槽呢?一是很多山东人认为这是有意在黑自己的故土;二是微博最后那句“我想对那些深爱着农村小伙子的城里姑娘们说一句‘爱他,就陪他回村里过年吧!’”让很多城里姑娘不满。
对于我这样一个自小生活在县城,还不是大城市的小城镇姑娘来说,这样一句自以为深明大义的劝说真是令人倒尽胃口。无论程莉莎怎样秀恩爱,那都是她自己的自由,但仗着自己过得还算幸福就炫耀自己在农村受到的“礼遇”,真的挺蠢的,当然,把陪另一半回家过年上升到爱不爱的高度,则是坏。
2016年10月,我结婚了。铅笔先生是山西阳泉人,随我定居成都。按照两边的习俗,今年过年一定是要两边奔走着给各位亲友拜年的。由于阳泉没有机场,我们只能先从成都坐飞机到石家庄,再从石家庄机场坐高铁到阳泉。到了阳泉再坐汽车回到荫营镇的某个村子。从早晨六点半到下午五点,足足花掉十一个小时,我们才从成都回到家里。到家时已经精疲力尽了。
很多夫妻在同一个省份,都会为了过年回谁家产生分歧。而我们作为新婚夫妇,没有这样的烦恼。但是,在我跟着铅笔先生回到阳泉之前,我完全没有意识到我们之间的差异并不仅仅只有生活环境。那些差异都是很细微的,但绝对能影响到我过年的质量。
1.气候差异
成都无论夏冬,都潮。夏天是湿热,冬天是阴冷。夏天出门汗流浃背,冬天在家手脚冰冷。对此,铅笔先生曾不止一次跟我说北方的冬天比南方暖和的多。但,只有真正在寒冬腊月里到过北方,才会知道北方的冬天到底有多冷――随时出门都在刮风,棉裤棉袜穿着,羽绒服套着,帽子手套戴着,正午太阳最烈的时候院子里的结冰没有一点融化的痕迹。
在北方村庄里过年,基本和时髦无缘。什么暖和,就穿什么。哪里管什么搭配,哪里顾什么臃肿。不受冻才是着装的唯一指南。
当然,屋子里头还是暖和的。因为有暖气或者地暖。从屋外佝偻着身子钻进屋里,扑面而来就是一股暖。但没多久,这种暖意也被稀释了。如果南方城市开空调,也是一样的效果。哪有什么北方的冬天比较暖和?
而屋子里的暖气管,为了不使它因为高温而爆裂,只能一直往外排气。排气声很大,咕噜咕噜的,有点像下水管里的流水声。如果不是睡意很浓,在那样的声响里根本无法入睡。甚至有时候,快要睡着,听到这样突然发出来的声响,又会惊醒,导致睡意全无。
2.饮食差异
在成都,我很少吃凉菜,特别是冬天。即使是火腿肠,也会烫熟了再吃。但在北方肉肠是不煮的,直接切了放点醋,就是一道菜。
其他的菜,也因为天气寒冷的缘故,做一道凉一道。等菜全部上桌,最初炒好的菜就已经冷了。但北方人是吃惯了的,就算喝冻啤酒,也不会肠胃不适。可我不行,到达阳泉的当晚就因为吃了凉菜而胃部不适,第二天更甚,直接打臭嗝,呕吐,拉肚子。折腾了一整天,比怀孕前期的孕吐还要痛苦。
3.语言差异
由于要不断地拜访亲戚,所以我们需要一趟一趟地辗转各个屋子,免不了要絮叨,聊聊家常。但我一般就坐着听听,很少搭话。因为他们的话我往往听不懂,即便听懂了,也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他们只是拉着铅笔先生叙话。
而我,很少搭话,也就无法和这些人中的某些人熟络,并产生情谊。大家对我都是很客气的态度――正常对待客人的热情。幸好铅笔先生无论做什么都是把我带上的,所以我并未感觉到被冷落,显得落落寡欢。
4.建筑差异
程莉莎在微博里提到上厕所是一件难事。我不知道山东的旱厕是什么样的,但阳泉村庄里的旱厕,最好的是盖了顶四面封住的;次之是封了一半,不至于蹲在便坑上还被雨淋的;最差的是没有屋顶,只有四周围住,勉强挡风。无一例外,这些旱厕都没有门,且都修在院子外面,距离屋子十几二十米。
上吐下泻的那个夜晚,我想到就心酸。本来屋子里有尿盆,可供小解。但拉肚子,就不得不从被窝里起来,全副武装好,然后匆匆跑到院子外面,如打游击战似的快速解决好排泄。而,仅仅是一次还好。次数多了,就需要不断给自己洗脑,才能使自己心不甘情不愿地从被窝里爬起来,重新穿上衣服,然后夺门而出。
白天北风吹得正烈的时候,上厕所也是件痛苦的事。哆嗦着手脱下裤子,蹲下,没一分钟就从脚冷到大腿。急匆匆提起裤子,勉强整理好衣服,就逃命似的钻回烧着暖气的屋子。不到必须,绝不出门。
而屋子里没有燃气,也不通水。每逢清晨洗漱,就得去厨房里烧水,然后倒进暖瓶里再提回屋子。在脸盆里洗漱完毕,脏水就倒进院子里。过了一晚,就冻结成冰。
比起南方城市,北方村庄有着太多的不便。习惯了的,早就形成惯性,不觉不便;不习惯的,就一面妥协一面暗自叫苦。虽然以后我也会陪铅笔先生时不时回家过年,但我绝不因此就宣扬“城里姑娘若深爱一个人,就应该陪他回农村过年”的观念――因为铅笔先生随我定居成都,离家千里唯有逢年过节才能回来一次。偶尔一次也是舟车劳顿。我感恩他的付出,也就会体谅他对故土和亲友的思念。
而别的城里姑娘,未必和我是一样的情况。何况爱一个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是只有“陪他回家过年”一种。再说,许多姑娘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也盼了一年,才盼来一两个星期的团聚,在媒体和某些公众人物在宣扬女性应该为男性做出什么以表爱意的同时,男性是不是也应该做些什么来证明自己对女性是真爱呢。
至于程莉莎这样,为了绑住自己老公就禁止他做一切家务的女性,我不批判,毕竟她自得其乐,丈夫也乐在其中。但若将这样的婚恋观加以宣扬,认为这样才是幸福,就太浅薄了,也忽略了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并不止男主外女主内。而家务事业样样通的男性也并不是不需要女性。
将丈夫灌养成巨婴,自己作为母亲的角色被依赖,这样的传统夫妻自己开心就好,真不必自以为是地认为别的夫妻也该如此。也别说什么“爱他,就陪他回村里过年”。难道不陪他回村里过年就是不爱?难道为了彰显自己的爱意,就得忽视现实中的差距勉强自己,让自己受委屈还要过一个不舒坦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