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性情残暴,随意杀人,部下将领言语稍有差错,就被当场处死,致使人人自危。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等密谋除掉董卓。
中郎将吕布精于骑射,力气超过常人。董卓知道自己待人寡恩无礼,害怕遭到暗害,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常常让吕布做自己的随从侍卫,对他十分宠信,发誓说情同父子。但是董卓性情刚愎偏激,曾经为了一件不合自己心意的小事,拔出手戟(一种便于刺击的小戟)掷向吕布。吕布身手矫健,避开手戟,又和言悦色地向董卓道歉,董卓才息怒作罢。吕布从此暗中怨恨董卓。董卓又命吕布守卫中,吕布乘机与董卓的一位侍女私通,越发心中不安。
[点评]
《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是这样: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王允分别把貂蝉许与董卓和吕布,使二人猜疑。吕布趁董卓与献帝谈事,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董卓知道后大怒。李儒让董卓把貂婵赐与吕布,收买其心。董卓告貂婵,貂婵哭诉不去。李儒叹曰:"我等皆死于女人之手矣。" 董卓领貂婵去郿坞。王允与吕布计议杀董卓,派李肃假传天子诏要禅位于董卓,董卓欣然以往,被杀。
在 《三国演义》 中的这个桥段可以说是很经典的了,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即使没有看过 《三国演义》 ,也对这个故事略有耳闻,但是事实上,貂蝉其人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也有人考证过认为貂蝉确有其人,但证据明显不足),史料中是说吕布和董卓的侍女有私情,但这个奴婢既不是王允所送,更不知其名,路人甲而已。
也就是说,貂蝉这个人物是 《三国演义》 虚构的,不过貂蝉作为唯一的一个虚构人物入选四大美女,也证明了《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太成功了。
王允一向待吕布很好。吕布见王允时,主动说出几乎被董卓所杀的事情,于是王允将诛杀董卓的计划告诉吕布,并让他做内应。吕布说:“但我们有父子之情,怎么办?”王允说:“你自姓吕,与他本没有骨肉关系,如今顾虑自己的生死都来不及,还谈什么父子!他在掷戟之时,难道有父子之情吗!”吕布于是同意做内应。
夏,四月二十三日,献帝患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朝中百官。董卓身穿朝服,乘车入朝。从军营到皇宫的道路两侧警卫密布,左侧是步兵,右侧是骑兵,戒备森严,由吕布等在前后侍卫。
王允命士孙瑞自己书写诏书交给吕布。吕布让同郡人、骑都尉李肃与勇士秦谊、陈卫等十余人冒充卫士,身穿卫士的服装,埋伏在北掖门等待董卓。董卓一进门,李肃举戟刺去,董卓内穿铁甲,未能刺入,只伤了他的手臂,跌到车下。
董卓回头大喊:“吕布在哪里?”
吕布说:“奉皇帝诏令,讨伐贼臣!”
董卓大骂说:“狗崽子,你胆敢如此!”
吕布没等董卓骂完,就手持铁矛将他刺死,并催促士兵砍下他的头颅。主簿田仪及董卓的奴仆扑到董卓的尸前,又被吕布杀死,共杀了三个人。
吕布随即从怀中取出诏书,命令官兵们说:“皇帝下诏,只讨董卓,其他人都不问罪。”官兵们听后都立正不动,高呼万岁。
百姓大街道上唱歌跳舞,以示庆祝。长安城中的士人、妇女卖掉珠宝首饰及衣服,用来买酒买肉,互相庆贺,街市拥挤得水泄不通。
董卓的弟弟董、董璜以及留在坞的董氏家族老幼,都被他们的部下用刀砍死,或用箭射死。
董卓的尸体被拖到市中示众。当时天气渐热,董卓一向身体肥胖,油脂流到地上,看守尸体的官吏便作了一个大灯捻,放在董卓的肚脐上点燃,从晚上烧到天亮,就这样一连烧了几天。受过董卓迫害的袁氏家族的门生们,把已被斩碎的董卓尸体收拢起来,焚烧成灰,撒在大路上。
郿坞中藏有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绫罗绸缎、奇珍异宝堆积如山。
献帝任命王允主持尚书事务;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礼仪等待遇均与三公相等,封温侯,与王允一起主持朝政。
王夫之评论说:
有诡谲鸷悍之才,在下位而觊觎帝位的,其灭亡也必速,所以王莽、董卓都亡了。而那些能霸天下数十年之久,甚至传之子孙,到后来因为无道而后灭亡的,必定是他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无窥窃神器之心,而是奋志勠力以天下为己任,到了后来,功立威震,上无驾驭之主,然后才萌生不轨之心,以不终臣节而获大宝。
关东之起兵诛董卓,自袁绍始。袁绍最开始顶撞董卓说:“天下健者,岂惟董公?”其志可知也。袁绍集山东之兵,声震天下,董卓西迁以避之。此时董卓有崩溃之势,如果袁绍速进扑击,董卓还能抵挡吗?但袁绍等逗留不进,懦弱无略是一方面,袁术、袁绍兄弟自怀觊觎之志,他们比董卓还盼望汉朝灭亡,才是真心。
当此之时,真正崛起而与董卓死战的,只有两人,就是曹操和孙坚,可以说,此时曹操和孙坚,都没有非分之想,一心要救国救民的,孙坚算第一个,曹操算第二。结果呢,三分天下,曹操得其一,孙坚得其一。
所以,天下不是你一厢情愿,想得就得的,刘邦入关中,也就是想得到称关中王而已,项羽杀了义帝,他才有王天下之心。董卓死了,李、郭叛乱,袁绍专擅河北,把帝室丢在脑后,袁术、刘表相继僭越,献帝不能制御,曹操才生出篡夺之志。曹操挟天子,灭袁绍,降刘琮,孙权才确立割据大业。所以,曹操篡夺,是袁绍造成的,孙权割据,又是曹操促使的了。如果说在起兵讨董卓的时候,曹操、孙坚就有篡汉之心,那既不符人情,也不合天理,更不是兴废成败之定数。
[点评]
董卓是一个有着反社会人格的独夫民贼,他是一个对权力欲望追求到极致而手段无所不用的人。王夫之所论,天下不可智取,也不可力争,惟有德者居之。万事不可志在必得,志在必得者死。曹操和孙坚为什么都能成势,成为一代枭雄,他们都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开始时也是赤胆忠心,干的都是正事儿,后来也是顺势而为,实至名归。
董卓被点了天灯,从此汉朝大地彻底进入了诸侯国各自割据的时代,这也为三国的英雄豪杰们准备好了绝佳的舞台。曹操、刘备、孙权,天下英雄谁敌手?且看他们的表演吧。
董卓被杀时,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正在王允家中作客,听到这一消息后,为之惊叹。王允勃然大怒,斥责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几乎灭亡了汉朝王室的统治。你是汉朝的大臣,应当同仇敌忾,而你却怀念他的私人恩惠,反为他悲痛,这岂不是与他共同为逆吗!”当时就将蔡邕逮捕,送交廷尉。
蔡邕承认自己有罪,说:“虽然我身处这样一个不忠的地位,但对古今的君臣大义,耳中常听,口中常说,怎么会背叛国家而袒护董卓呢!我情愿在脸上刺字,砍去脚,让我继续写完《汉史》(当初,蔡邕被流放朔方时,就上书请求让他续写《汉书》各志,蔡邕的学问和志向,都在著史)。”
许多士大夫同情蔡邕,设法营救他,但没有成功。太尉马日磾对王允说:“蔡邕是旷世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典章了解很多,应当让他完成史书,这将是一代大典。而且他所犯的罪是微不足道的,杀了他,岂不使天下士人失望!”
王允说:“从前武帝不杀司马迁,结果使得他所作的谤书《史记》流传后世。如今国运中衰,兵马就在郊外,不能让奸佞之臣在幼主身边撰写史书,这既无益于皇帝的圣德,还会使我们这些人受到讥讽。”
马日磾退出后,对别人说:“王允他会绝后的!有道德操行的人(指蔡邕),是国家的楷模;他们的著作,是国家的经典;消灭楷模、毁掉经典,(这样的)国家怎么能长治久安呢!”
之后不久蔡邕死在狱中。
[点评]
董卓即使有万般恶,对蔡邕却始终优待,也算是有知遇之恩。蔡邕没有什么错, 仅仅就感叹了一下就被判了死罪。
王允为什么非杀蔡邕不可,原因恐怕在他要写完《汉史》。 王允和蔡邕都是小心侍奉董卓而深受董卓信任和倚重,当然也没少替董卓干坏事,而蔡邕知道得太多。蔡邕要写史,那么王允要留下历史污点,所以他就要杀掉蔡邕 。
王允杀了蔡邕,失去了整个知识分子阶层的支持。后来,李郭二人决意造反,正是听取了另一个士人贾诩的建议。凉州兵团进军途中,王允想派凉州本土士人胡文才、杨整修去修补关系,结果二人反倒催促李郭快速进兵。
当初,黄门侍郎荀攸与尚书郑秦、侍中种辑等秘密商议:“董卓骄横残忍,没有真正的亲信,虽然手握强兵,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孤立的独夫民贼,可以径直把他刺死!”事情将成,而消息泄露,荀攸被捕入狱,郑泰逃走,投奔袁术。荀攸在狱中沉着镇定,言谈和饮食都与平时一样。恰好董卓被杀,荀攸得以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