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要看电视!” 三岁半的儿子每天都重复同样的请求。当看完每天规定的半小时动画片时,他通常都会耍赖继续请求:“我还想看!”
直接说 “不” 吗?
刚开始遇到这个情况,我会下意识的说:“不行!都已经看过了。” 结果他便如同洪水爆发一般吵闹不停。
事后,我和他爸总结经验:孩子听到父母的直接拒绝会接受不了。所以我们决定采取先表示理解,再委婉拒绝的方式 (解释原因并转移注意力)。
于是,我对他说:“宝贝儿,妈妈知道你很想看电视,可是我们今天的电视已经看过了啊,看多了眼睛会坏,现在我们一起去玩儿游戏吧?”
嗯,这个方法试了几次还是挺有效果的,他停止了吵闹转头就和我们一起游戏。
正当我们洋洋得意教子有方时,不知怎的,熊儿子不吃这一套了,继续发脾气闹着看电视。好嘛,他也在各种突破为娘的底线。
这一时半会儿,我还真想不出好对策,只能以不打不骂不伤害情感需求为原则对他好言相劝。谁知道,效果是负值,他闹的更凶更惨烈。
爷爷奶奶爸爸和为娘看他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也是心疼好一阵,只怕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只好高举白旗表示投降,答应可以再看一小会儿。儿子顿时停止哭泣,狡猾的一笑,在这一刻,我知道我错了。我的应对方式并没有解决实质问题。
心疼的退让并不是好对策
这种好言相劝加稍加退让的处理方式,让孩子的哭闹愈演愈烈。他已经知道只要哭不停就能实现一切愿望,或者即使不实现我的需求你们大人也不能对我怎样,照样对我又哄又抱。
育儿达人说:好言相劝,细语请求,容易使孩子觉得自己是有力的一方,从此脾气越来越大。父母的轻易退让也会让孩子马上明白只要吵闹就能达到目的。
所以育儿达人的建议是:父母要坚持原则,温和而坚定,有必要时可以实施一些 “惩罚”。
比如:为了看电视再这么持续闹人,今天就不可以玩儿你喜欢的玩具。
对于惩罚这一点,我内心深处一直是不赞同的。因为这是权威式父母的典型做法,人为的给孩子制造感情障碍,让大人和孩子的尊严不平等。孩子在惩罚当中感受到的更多是负面情绪而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不合理行为。
要 “惩罚” 孩子吗?
在另一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
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惩罚。惩罚孩子,我们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以及思考修正的机会,他的精力都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家长或者自我否定上面。
是啊,惩罚本身就是一个负面思维过程,是父母无法控制孩子行为所出的下下策。而这种方式虽然短时间内见效,但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长期负面的影响。例如,孩子会缺少同理心,不会自我监督和管理,对他人容易产生敌意,自信心不足或自尊心过强,等等。这样的例子其实在我们自己或者周围人身上屡见不鲜,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导致的集体心理问题还需要几代人的消化和修正。
所以,惩罚并不解决问题,反而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思。
代替惩罚的方法
当我们出现冲突的时候,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赢谁输。我们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坐下来和孩子分享彼此的真正感受,寻找一种方法,让我们的个人需求都得到尊重。
同时,我们也在教导孩子,他们不是受害者,也不是我们的仇敌。我们在教给他们如何参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是现在,还是身处困境,也无论是家里,还是将来复杂的社会中,这个方法都让孩子受用。
《人性的弱点》这本书也强调了人的自重感,每个人都需要被他人尊重和欣赏,所以当人和人之间遇见冲突和矛盾,我们需要跟多的理解和退让,并用友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说白了,我们父母现在的行为选择,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情商。
我学习到解决方法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妈妈知道你还想多看一会儿电视,电视真的挺好看的。当你看的开心还想多看一会儿的时候,让你关掉电视,对你来说确实不容易。”
抱抱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温和的让孩子先安静下来,鼓励他表达他的愤怒。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在你伤心不能继续看电视之前,先听听妈妈的想法可以吗?”
“可是,医生说电视看多了对眼睛是有害的,妈妈会因此非常担心的。既能开心的看电视又可以保护好眼睛,所以我们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有限的,对吗?”
第三步: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我们来想想,有什么办法我们都能接受?”
孩子也许会说:“我想再看一会儿。”
我说:“我有个想法,如果周一到周五你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看电视,在不伤害眼睛的前提下,周末就可以多看一小会儿,但不能连续的看,中间要休息一下眼睛。”
这让孩子感受到遵守规则后的好处。
或者说:“看完电视,妈妈再给你讲一个故事,或者我们来讲讲电视里的故事吧?”
适当的转移注意力,或说他感兴趣的东西,同时也能训练他的回忆力和语言能力。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还继续哭闹,我们就要采取第四步。
第四步:冷处理
对于孩子不可控制的哭闹,我们要先 “冷一下” 他,孩子发现发脾气没人理他,起不到效果,自然就会平息。但父母也不能将他一个人丢下,而是陪着他,安静的看他哭闹,等他停止为止。
如果孩子在哭闹中,父母顿时离开不管,会让孩子产生被遗弃的感觉。或者父母如果控制不住自己试图用脾气压过孩子,一方面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动,另一方面孩子会误以为发脾气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有一天,面对他歇斯底里的哭喊声,我强迫自己淡定自如,纹丝不动。尽管内心有千万只草泥马在奔腾,儿子的哭声逐渐递减,过了很长时间之后,他缓慢蹭到我身边主动示好,我也随即给他一个拥抱。
如果孩子犯的错误涉及到原则问题,那么第五步就很重要。
第五步: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这一步的具体实践我还在摸索中,后面有机会再详细探讨。
作为一个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认知的妈妈,面对三四岁的孩子我常常不知所措,但是他带给我的挑战却让我迅速成长。也许你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的教养方式很不到位,甚至对孩子有负面影响,但千万不要自责,不要让自己深陷在悔恨的情绪当中,更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和指责。没有哪个父母是完美的,我们都在不停的摸索和成长。
请享受美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