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家人走进影院,选了第二排位子坐下来。
生之艰难
影片一开始,我们就像走进了西藏牧民家里,看着他们吃饭,烧水,捡柴,喂牛......的真实生活,心中涌起无数过去对西藏的想象和憧憬。影片中的他们没有半点表演的痕迹,他们就是皮肤粗糙,脸色酱红,牙齿显得格外雪白,一双大手,黝黑,灵巧而有力。他们做任何事,都是那样的平静,自然。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没半点愤恨,哀怨的神情,对于艰难繁重的生活只有深深地接受和臣服。
很感谢,电影用了大段的纪录式镜头,还原牧民的真实生活场景,让我对西藏的糌粑,酥油茶,青稞面,昼夜温差......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朝圣出发前的这一段,我没看够。好多细节打动了我,甚至勾起我很多关于东北农村的回忆。
女人扛着半袋子青稞去磨面的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去磨房的情景,爷爷奶奶那一辈对生活的艰难也从无怨言,对于生活的艰难,他们也是一样平静的接受,奶奶也是一样的臂担肩扛。
屠夫有了点钱就去买酒喝,当他歪歪扭扭走在下雪天的路上,我的心都揪起来,真的害怕他倒下去就再也无法站起来。这让我想起爸爸妈妈开酒厂的日子,村里也有不少酒鬼,后来真的有一个人冬天喝醉了,冻死在路边。我一直耿耿于怀,觉得酒鬼们无可救药地堕落。
可是,当我听到屠夫说自己因为宰牛害怕罪孽深重,只有喝酒要的时候才会好受一点时,我差点落泪。因为我从不知道生之艰难的全部,在每个当下,我要永远提醒自己请勿轻易评判他人。
东东小声地问我,这是真实的吗?我摇摇头。
他们很穷吗?我再摇头。
我摇头,因为我不知道,我只能跟随镜头去体验。
他们的生活是如此真实,触手可及。
他们的表演,完全不像在表演,只有镜头在无声地记录。
看完电影,我才知道,张杨导演及整个拍摄团队,随着这支朝圣队伍,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全程真实记录,光拍摄就花费了整整1年。
整个影片中的人物都由非专业演员出身的当地人本色出任,电影没有脚本,全部真实记录,张杨将《冈仁波齐》定义为真实电影。
他们贫穷吗?
和我们相比,物质上,他们的确是贫穷的。
每一顿食物只有青稞面和酥油茶,穿的袍子几乎从不更换。
女人们盘起长长的发辫,避免了洗头的繁琐和劳动的不便。
村子里的生活,单调地重复着,放牛,捡柴,磨面,劈柴,做饭,喂牛,吃饭......
物质生活上,他们是原始的,朴实的粗糙的。无法和我们所在的现代城市生活相比。
然而,他们真的贫穷吗?
我不知道。
一个朋友多年前跟我说,他们物质上虽然贫穷,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富有。
那时的我无法理解。
十年过去,我也不敢说我真的理解。
朝圣之路
直到我看到11个人的队伍缓缓上路,村民们送到公路旁,我正想着拖拉机够不够11个人坐的时候,有人忽然向前倾倒,身体完全贴住地面,额头碰地,手举过头顶,虔诚地望向远方,眼神澄清......我完全震惊了。
老人,小孩,孕妇,残疾,男人,女人,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的鲜活和真实,
虽然每个人都背负着生活的沉重和艰难,可当生活简单到每天只剩下磕头,走路,念经,睡觉的时候,心灵卸下所有的负担,脚下的每一步都不再是辛苦和艰难,而是愉悦和享受。
这一路,有偷懒的人性,有温暖的鼓励,有热情地招呼,有前辈的谆谆教诲,有同路相遇的心灵相通,有风雪无阻地坚毅,有草地舞蹈的片刻快活,有扑进溪水的无畏,有面对车祸的平静和解决问题的勇气,有新生命的诞生,亦有老者平静地死亡......
这一路,像极了人生之路。
我爱极了他们的虔诚,爱极了里面的寂静,无畏,淡定,欢喜。
那是物质无法给予的精神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