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
读完卷四“流放岁月”,不禁又为苏东坡感到悲伤,但在这里,我想谈谈,从苏东坡这第二次被贬的经历中,看到的他那纯真的赤子之心。 苏东坡自己说道:“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儿”,他自己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在经历过黄州之贬后,苏东坡的心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这次流放,他也没有上次那么不堪与落寞,仅对他自己来说。我就从对爱人,对亲人,对百姓这三个方面来阐述。
对爱人,苏东坡共有三位妻子。王弗是苏轼的第一任夫人,16岁时嫁给19岁的苏轼,少年夫妻,恩爱有加。王弗生于书香门第,知书达理,兰心蕙质。当时苏轼在凤翔为官,赤子童心,性情浪漫,识人判事难免有失误的时候,这时便有王弗在一旁提醒“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苏轼在文中曾这样写道:“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由此可见王弗对苏东坡的影响有多重要。”只可惜天妒红颜,王弗27岁时便因病去世,令苏轼悲痛万分,在其墓地所在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寄托哀思,甚至在10年后还梦见亡妻,并且写下追悼妻子的千古名词《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对亲人,苏东坡和弟弟子由之间有很好的感情。每到一些传统佳节,苏东坡就会想起自己的兄弟,于是就开始写诗写词,在强烈的思念兄弟感情的催化下,苏东坡又写了一首词,给弟弟苏辙,结果又成了一首千古名作。苏辙的存在,让他写出了好多流传千古的名作。比如那首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现在的人总是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成是爱情,其实那是人家苏东坡想念自己的弟弟。苏东坡和弟弟苏辙,其实有点亦师亦友的关系。苏辙最崇拜哥哥苏轼,说苏轼既是自己的老师,又是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苏东坡觉得自己水平高于苏辙。正是因为俩在生活上的互相关心,在遇到挫折时像苏东坡被贬乌台一事,两人互相写诗安慰,这才让苏东坡在牢中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总之,这俩兄弟,有同样的才气,同样的兄弟深厚的感情,幸运的是,他们的性格上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否则,这兄弟俩在官场的生活更为艰难。
对百姓,苏东坡先生对百姓大众的怜恤贯穿了他的一生。他治理过多地,政绩斐然:密州抗蝗灾,徐州抗洪水,杭州兴水利,上书朝廷力陈法令之恶果,请求免除百姓的“官债”,呼吁维护民间信用,请求皇帝拔钱囤粮,以备灾后的饥荒,防控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读到元祐五年,东坡先生上表为江南欠收请求拔款一节,心里十分感慨。很多人深谙规则,在问题还没出现却已有迹象时,不采取任何措施去改善和控制,任由局势发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才去救火。这样,既可不操心,不担责,又可在救火过程中显示出自己的本事和辛劳。直到现代社会,这样的人依旧很多。而东坡先生认为结果已可预料,应在事前预防,好过事后补救,在当时的腐败官场里,他的责任感却像螳臂当车,无济于事,无人认可。另一方面,即便他无权无势,东坡先生心念百姓。
他在《定风波》里有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就是那个生性豪放,有一颗赤子之心的苏东坡一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