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客名为自我审视,意在通过对自我的解剖来达到提升自我修为的目的。因为自我审视是我个人认为唯一能够理解自己内心的途径。
很多人不理解我不等于自我,以为人是一个从内到外统一的个体。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理下去,就无法解释我们每个人心理与行为之间的矛盾,也逃避了达成言行一致这件事情的困难。按照佛洛伊德的说法,人的精神可以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如果抛开心理动力学的理论,从实际效果来解释,可以如下理解三者的关系:
- 本我是每个人的精神内核,是所有外在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所有的心理需求与欲望都是由本我而生。
- 自我是每个人表现出来的常态,是一个人生活中的行为模式。我们常说“我不是这种人”指的就是自我。
- 超我是每个人想成为的那个自我,是无法达到的欲望的彼岸,是一个虚无飘渺的形象。我们常说一个人好高骛远,意思就是他把超我理解成了自我。
理解这三者的区别,我们才可以开始自我审视,因为审视的对象就是自我。那么如何做呢?答案是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经典哲学有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到?要到哪里去?回答这三大问题的困难之处就在于:
- 太抽象,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延展到无穷大的规模。
- 不依赖于当前的状态,需要联系过去,当下与未来才可能看到一条清晰的轨迹。
- 无目的,解答这三个问题对于回答者而言毫无意义。
那么自我审视的做法则必须避免这三个难点才能达到实用的效果。自我审视的目的就是提升自我的修为:在当下这个时间点,联系过去和现在分析此刻的自我,理解本我是如何影响到自我的行为;联系现在和未来改变此刻的自我,规划自我可能实现超我的途径。可以看出,自我审视的具体做法就是完善一个人生活中的行为模式,成为一个或者聪明睿智,或者沉着冷静,或者高贵优雅,或者卓尔不群的人。
但是很可惜,无论如何第二个难点始终都无法逾越过去。因为生命本来就不是人人都能愉快玩耍的游戏。你越是能看清楚你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就越是能清晰理解自己的使命。而这种使命,注定会贯彻我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