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我们三个都累坏了。作为家庭基本的育儿成员:我、我先生、我家菲佣,我们都对这个每年一次的台湾春节感到厌恶和疲劳。因为家附近所有店都关门。因为无年可拜。因为孩子太小无法带他们出外旅行,否则更累。比如我无法带菲佣回广州,比如我们目前无法带菲佣一起做台湾本岛旅行,孩子太小太闹。
相对比朋友圈或者各种热热闹闹的过年方式,台湾的春节,是清冷的。一方面,是台湾的整体经济已经下滑到让我咋舌的地步。政治的混乱,加上经济的低迷,引发的就是这个社会的许多不满声音。
我刚搬来台湾住的时候,我无法很理解为什么台湾人那么不惜福,处处在谩骂政府,很多人脸上都一种披靡不振的感觉,虽然他们过的是一个其实基本来说挺有保障的生活:无雾霾困扰、无太大的食物安全问题、社会健康保险费用低,去医院永远都会有好医生等待你而且费用比大陆低很多。基本上来说,不会有太大的顾虑。
但人就是那样,基本生活满足之后,就会要求更多,更多,以及更多。
偶尔去跟亲戚拜年,每个亲戚都在看手机,或者偶尔聊一下天。这不是个案,很多都那样的。我遇到几批不同背景的台湾亲戚,我几乎没法真正感觉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向往。基本,都在苟且残存,或者不说太多。
相对于大陆风风火火的发展状态,以及在大陆拜年时,每年愈发向上的家庭引起的各种嫉妒爱慕恨,台湾,是一片死水。今年拜年,跟去年拜年,不会有太大的一样。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在等死。
我昨天跟老公聊:我觉得在台湾,在台北很有意思的。就用孩子来说,平日带孩子去台北最繁华鼎盛的东区上学,而每周六带她去美国学校上体操课。体会的是不同的精神状态。简直能瞬间穿越两个社会。一个,是逐渐没落了的社会,勉强支撑起来的繁华。于是,我能见到邻居家经营三十多年的书店在这两个月倒闭。这是台湾的未来,也是台湾群众的未来,不会有大改变。
另一方面,我见到的是一批台湾的富二代富三代们,以一种奋发向上的姿态,去拼搏和努力开拓各种局面。无论本地化,还是国际化,他们都很懂得如何周旋。作为父母的他们,没有台湾人普遍拥有的消极感。
我每次去台北美国学校,都会有新收获。我也知道自己目前不适合跟他们一起做朋友,可我觉得未来总有一天,我可以用一种姿态和方式,跟他们好好对话。始终,他们太有钱了,以我的经验,我是无法融入他们的圈子的。但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又给予我许多信息,这对我很重要。
我这么说吧,台湾民众跟香港民众很像。台湾精英家庭跟香港精英家庭很像。台湾的富豪们,跟香港富豪们也很像。其实,每个社会,经历了繁华后,再沉淀下来,民众的状态都一样的,富豪们也是。这个M型的社会,只会固化和不断固化。
除非是在中国,目前还有很多机会。
台湾的过年,是过气的繁华下,保存来的传统。因为,他们只有传统可以保存。对于新的局面,他们无法打开。打不开的,这个社会,那么固化又保守,政治党派们各自为自己利益着想。一个基础建设和软件做的那么好的社会,在这个愈发向上全球化共同体里面,慢慢地零落成一个孤岛。只剩下传统、美食、旅游业、基础建设和软件可以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