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心武 潘涛 常洪涛
发表于2016年2月4日 平顶山日报
本报讯 “我领了一袋大米、一包洗衣粉,够用一段时间了”。1月11日上午,新新街街道前进社区居民朱克华老人在社区慈善救助站领取生活物品后说。慈善救助站,是通过社区“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起来的。
前进社区地处城郊,居民大多数是矿工家属,而且辖区困难户较多、残疾人多。社区党总支在征求意见时发现,居民对“慈善救助”的呼声很高。在党支部、居民委员会联席会议上,社区把“建立慈善救助站”确定为研究议题,并上报给了街道党工委。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迅速上报给了区民政局、区工商联等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很快形成了决议提案。之后,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上,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对成立社区慈善救助站的决议进行了表决,形成了最终决议并进行了公开。
街道和社区经过多方协调,建起了占地30平方米的慈善救助站,接受辖区单位、街道工作人员和辖区居民的捐赠。目前,已接受捐赠25000余元,为十多户贫困、低保、残疾家庭发放了爱心卡,可免费领取相应数额的生活必需品。
新华区自2014年11月被确立为河南省“四项机制”试点以来,积极推进基层科学民主决策,在农村完善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社区扎实推行“一征三议两公开”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