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女儿迷上下飞行棋,每天缠着我跟她玩两局。
一共有四组,女儿和我,每人带两组,每组4个棋子,两组就是8个。
骰子扔到6点就可以起飞,先飞到终点的为赢。
按理说,每个人扔到6的概率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说,只要8个棋子都起飞了,如果没有其他问题的话,谁先到达目的地,就是运气的问题了。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就没什么多大的乐趣可言了。
飞行棋里有一个小规则,连跳,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约飞行的时间。
所以,每次我扔下骰子的时候,会看看是几点,如果刚好有可以连跳的,我一般会优先走那步棋。
因为这个小诀窍,我赢的次数多得多,结局当然就是女儿哭了。
我又不想光每次都让着她,显然是不尊重对手的行为。
女儿哭着说,不玩飞行棋了。
我担心女儿以后养成碰到困难退缩的习惯。
为了安慰她,让她体验赢棋的喜悦,我把自己的小诀窍告诉她。
小孩子在输赢上面,是很认真的。
我告诉女儿诀窍后,她特别认真地执行,果然飞行时间大大缩短了,赢的概率慢慢在提高。
这是件很小的事,为什么费心记录下来呢?
重点在这:
女儿自从学会扔骰子后先看有没有连跳的习惯后,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举例说,有时没有连跳的棋子,她能纠结半天,以至于不知道先走哪个了。
我说:随便哪个都可以,反正都没连跳。
她还是不能释怀,似乎我在骗她。
这个行为让我开始反思:
在教的过程中,我到底输入了什么指令?
才会让女儿不加思考的只管执行。
就像经常听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很正义的说:不可以打人。
你要是问他:为什么呢?
他会回答:老师说过,不可以打人。
这简直是个万能模式:
为什么其他小朋友要分享好吃的给你?
因为老师说分享才是好孩子。
为什么不能吃手指?
因为妈妈说不可以。
显然,这个万能模式不够好,要不然写出来怎么 感觉很怪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