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有个叫马子才,他对菊花情有独钟,常常为了购买新菊不拒千里奔波四方。
一天,他南下金陵求得新菊品种后,在归家途中,偶遇一骑在驴背上开怀畅饮的少年。
那少年样貌俊秀,风度翩翩,颇有君子之气。他饮一口酒,便高声吟诵一句“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说完便又是一口美酒下肚。因他那句咏菊诗,马子才倒十分想结识这位公子。
马子才便不自觉的走上前去与那少年攀谈,从中他得知那少年果真对菊尤为钟爱,而且他是一位艺菊高手。马子才激动不已,想着与那少年又谈得来,既然同是向北,不如邀他与自己一道回北方。在马子才盛情相邀之下,那少年与他姐姐都同意一起随他回顺天府。
马子才把陶家姐弟安置在马家宅子南边的一个荒芜的园子里。陶氏姐弟每天都不生火做饭,一直以来都在马子才家吃饭。而马家本身就比较贫困,久之,陶生很是过意不去,他就建议马子才卖菊谋生。向来耿直的马子才,一听他这么说就十分抗拒。他根本无法接受卖菊求财这种粗鄙之举,满怀鄙视地说:“仆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陶生笑了笑,全然并不在意,说道,“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这话说出来,马子才便无言以对,而陶生说罢就一路笑着走开了。
那日之后,陶生就一心艺菊,不久,南院就长满了各式奇异的菊花。陶生经营起了自己的菊花生意,他门前经常有往来买菊的顾客,因他所售之花,全是奇异品种,顾客们络绎不绝,肩挑车载,满是菊花,生意兴隆之况不言而喻。陶生也因此致富,盖了自己的新屋。马子才心里鄙夷陶生贪财,但又稀罕他的那些奇异花种。近日看到陶家新插的菊花长到一尺多高,更是眼馋,便决定无论如何也得求陶生传授种植技术。陶生见马子才终究还是来找他寻求艺菊之技,心里暗笑,嘴上还打趣他说,“此固非可言传;且君不以谋生,焉用此?”马生只得悻悻而归。
这陶生不仅艺菊自成一套,而且酒量也大得惊人,颇有五柳先生的风范。一天曾生来马家拜访,马子才想到他和陶生两人都颇能饮酒,就留他下来与陶生一较高下。两人在好酒佳酿面前,倒一点也不觉得生分,上来就放量痛饮,喝得痛快淋漓,连连慨叹相见恨晚。他们从辰时一直喝到夜里四更,每人各喝了一百壶。曾生喝得烂醉如泥,倒头便睡着了;陶生欲起身回房,摇晃着身子蹒跚出门,嘴里还念叨着:“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他刚踩到菊畦上,便一个跟头摔倒在地,衣服散落一旁,身子立即变成了一株开着十几朵如人脸一般大小的金灿菊花的菊树,亮堂堂的,十分可人。那时马子才吓坏了,根本顾不上赏花,忙跑去找此时已是自己妻子的陶黄英。黄英急忙赶到菊畦,见状便叹三郎不该喝那么多酒。她小心地拔出那株菊花,轻放在地上,把陶生的衣服盖在花上,就带马子才回去了。
天亮以后,两人一道来到菊畦,只见陶生安然无恙地在一旁酣睡。马子才这才恍悟陶家姐弟二人的言行举止极其高雅,颇有菊之风骨,皆因他们本身就是菊精,心下对他们又多了几分敬爱和珍惜。
二月十五花节,曾生又带着仆人抬着一坛白酒来拜访陶生。一坛白酒瞬间便被两人喝光。喝完以后,曾生醉得不醒人事,仆人把他背回去了。陶生躺在地上,又变成了菊花。马子才早已习惯陶生喝醉的模样,便学作黄英的样子,不慌不忙地把变成菊花的他拔出来,守在旁边观察他的变化。很长时间过去了,花叶非但没好转,反而越来越干枯了。马子才心里担心,就去告诉黄英。待黄英赶到时,那菊花的根株已经完全枯萎了。
弟弟被夫君无意杀死了,黄英悲痛欲绝,掐了它的梗,埋在盆中,带回自已房里,每天用酒浇灌它。马子才发现,愈用酒浇它,它就长得愈茂盛,心里不解,黄英便跟他解释说:“三郎最欣赏陶靖节的风度,淡然,痴菊,嗜酒。生时他未能饮尽兴,如今已成黄花,我如何能夺他酒杯!”说完两眉一蹙,两道哀婉又绕于眉心。
听完黄英的话,马子才默默地走到这盆花前,把花放到了家中东边的窗台之上。他对着花恳切地说道,“陶弟,君乃真菊士也!愿君得与陶靖节一道‘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可喜的是,几天过后,盆中的花梗逐渐萌发了,九月便已开出了花。新花枝干很短,花为粉色,嗅来有酒香,想来陶生定是又喝醉了,黄英和子才二人便以“醉陶”名之。
此后,“醉陶”就静静地醉卧于东轩之下畅饮美酒,与酒共荣。
故事本源:参考《聊斋志异·黄英》
本故事依据聊斋故事所作,由于字数限制,文中只着重刻画陶生的形象,将他与陶渊明及菊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希望借这个故事传递对菊文化和它背后的文化精神的思考。
(大家有什么修改建议还请到评论区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