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通常意义上我们知道这个词汇是因为杨修的那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在我们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朋友,我称她们为“鸡肋朋友”。
如果这种“鸡肋朋友”真的是“食之无味”的话,以我冷血无情的个性一定会不假思索地慢慢疏远,可是会让我们保留鸡肋的原因,正是因为那“弃之可惜”的理由。
我有一个“鸡肋朋友”,人很好,为人善良、乐于助人、有责任感。但有时很偏执、不合时宜,让人有分分钟拉黑朋友圈的冲动。我知道,以上这些特点需要有例证支持。
由于专业的要求,常常会有一些短片拍摄的作业,但因为团队是凑人数得来,大家对于短片拍摄的态度也只是“完成就好”,因而一个并不热忱的团队要完成一件事情则必须有人付出更多的精力,而这个人一般是作为组长的我。剧本策划、拍摄、剪辑,几乎每一道流程我都在参与,而这时作为队员之一的这个“鸡肋朋友”Q总会成为我唯一的帮手。
记得有一次的短片作业,Q被分配到的任务是后期剪辑,由于不放心把这堆她不太清楚的素材剪成什么样,于是我决定先进行粗剪,有个大致的雏形后再让她精剪。距离交作业只剩下三天的时间,我们的笔记本都无法正常运行剪辑软件,便只好去另一个朋友S哥哥的公司。
由于是创业型公司,一个30平米左右的小型办公室和几台为数不多的电脑便构成了公司的主体。那时S的哥哥在外地,办公室里没有人,几台电脑因为别的原因被搬走了,只剩下两台苹果系统和Windows系统的电脑。由于都有作业进度要赶,所以我们让S在Windows系统先做,我们则探索着从未接触过的苹果系统。
很可惜的是,经过一番探索,并未有任何收获,相反软件的英文看得我们头大。此刻S在那台电脑上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对比我们这边一筹莫展显得如此惨淡。
于是我们决定去网吧试试。下午的时候让Q先录了音,一般来说这么做是很不专业的行为。一般都是在成片出来之后才会对着片子配音,但我们打算晚上熬通宵的时候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直接加上配音,毕竟是赶进度,也不追求什么质量、美感、契合度等等的了。
可网吧的电脑并未像想象中的那么行云流水,相反,之前从未想过的问题在网吧出现了。比如U盘插在电脑上若隐若现、C盘空间少得可怜、软件的运行比起在我们自己笔记本出现的窘境有过之无不及、电脑长久的卡顿以及重启后的一无所有。此刻的时间已经过了凌晨十二点,这意味着我们今晚将一无所获地在网吧度过整晚的时间。
当我发现之前的那些问题之前,我已经将片子粗略剪得差不多了,而问题出现后则意味着我的前功尽弃。就在这时,Q显得比我还气愤,由于我是粗剪,所以流程在Q之前,我的一无所获意味着Q也将无故耗费掉今晚。
这时我宽心地说:“你先别为我生气,不然等你再剪的时候还要生气,岂不是要生两次气,先看个节目笑一笑吧。”
可Q觉得我这么说有些颓废,执拗地自己去试,结果是两小时后出现跟我两小时前同样的状况以及叠加的负面情绪。
于是我决定放弃继续进行无谓的探索,看了一个综艺笑了一会,也没有那么生气了,可反过头来看Q,Q正气呼呼地坐在电脑前,与四周游戏打得热火朝天的热血青年们对比产生强烈的反差。
好不容易熬到早晨,我联系了S,继续厚着脸皮去她哥公司蹭电脑,让Q回去好好休息,等我忙完,她正好下午过来接手。
大致粗剪完毕后,我特意叮嘱了Q几个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视频的音量记得配合配音做调节,尤其是背景音嘈杂的情况。说完之后我便满意地回去打算睡一个安稳的觉,只等着一觉醒来Q交给我成片我去刻成光盘交作业了。
可一觉醒来后,等来的却并不是好消息,而是Q整个下午的徒劳无功。我问她是什么原因,她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我大致猜到了是什么原因,可能是S下午在用,毕竟我们是借用S哥哥的设备,并不能说些什么。
于是我说:“没关系,还有明天一天的时间。”
可这是Q告诉我她已经跟S说好,晚上借用电脑剪辑,S离开的时候把她锁在办公室就好,第二天过来开门就行。
听到这里我有点愧疚,昨晚拉着Q去网吧耗费了一宿休息的时间,结果今晚Q又要继续熬夜。
意料之内的,第二天剪辑完毕,Q交给我成片,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可是看着看着我心下一沉,之前提到的很多地方,Q都没有调整,只是在我粗剪的基础加了配音和字幕而已。于是片子的效果非常不好,旁白经常淹没在嘈杂的背景音里,字幕的位置也都并不一致,以至于片子播放中感觉字幕在跳。
可是念在Q一个人整夜在幽暗的办公室里独自剪辑时,我便忍不住原谅她上述所有的错误。
看了以上,你一定认为Q是一个踏实、肯吃苦的人,但事实确实如此,甚至踏实认真到不懂变通的地步。
记得有一次有一篇文档,由于Q的论文中的部分英文单词下面有红色的波浪线,她担心打印出来也会波浪线,便在朋友圈求助怎么消除波浪线。身在同一个寝室的我告诉她红色波浪线是因为有些非英文单词的特殊拼写,因为Word文档只能检测出单词拼写的正确与否,却不知道你这个单词的特殊含义,比如有的一些英文名称的小镇在Word里也会出现红色波浪线。可是Q并不怎么相信我,甚至怀疑我的说法,自己多次修改无果后,跑到打印店里,让打印店老板帮忙修改。
等到她回来,她兴高采烈地说原来打印出来真的不会有波浪线。
在论文期间,有很多次她找我帮她改论文,我便提醒过她:“很多事情你需要自己去学习,我帮不了你多久,毕竟以后你进入了社会不会像现在这样。”
可她不以为然,反而沾沾自喜:“对你而言只是举手之劳啊!”
我想反驳,可是这样做却觉得有推脱之嫌,便没有再说。
有时在寝室聊一件热点事实的时候,讨论已到尾声,这时Q插嘴问这个事件的主人公:“你们知道XX吗?他是谁啊,怎么最近新闻都是他?”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S也曾告诉过Q,有什么你不清楚的东西,不要急着先问别人,你先去网上搜一下,然后有什么不懂的再问别人,也显得你有诚意。
可Q觉得,既然身边有活字典,不用白不用。
S告诉她,这样别人也许会在心里轻看你。
但Q天真得觉得大家都是朋友,怎么会呢。
S觉得再劝也没有用了,于是便随她去了。
后来,Q找到一份工作,有一次需要用到一个剪辑软件,她打电话给我让我发给她。可我手头上哪来的剪辑软件,她便问我谁有,我回答说:“就算有也不可能现在立刻就能发给你啊,你去网上下载一个吧。”她的语气听起来雷厉风行:“网上的需要激活码,你现在在你电脑找一下,立刻马上。”
听见这四个字,我没由来地有些生气:“网上有很多旧版本是破解版,你们公司网速那么快,比我现在发给你你再下载快得多。”
显然她并没有听进去我的建议:“那我再找S要吧。”
接着电话被挂断。
明明是你找我帮忙,为什么却像是我欠了你的。
但真正让我生气的,则是她的搞不清状况,说严重了就是不合时宜。记得一次因为某件事,我们意见不合,我很生气。但Q却以为我是假装生气,还一直说一些所谓搞笑的段子。
我皱着眉:“我现在不想跟你说话。”
Q也学着:“谁想跟你说话!”说话间,语气带笑。
我眉头皱得更深,黑着脸:“我再说一遍,我正在生气,我不想跟你说话。”
Q笑着打趣:“谁跟你说话了,自作多情。”
每当这种时刻,对方越是这样,你越是生气,分分钟想要拉黑对方一万遍。
其实起这个题目《我的鸡肋朋友》时,我是有些忐忑的,因为这样形容别人实在不是一件礼貌的事情。可是想到我的这个朋友,却觉得很是贴合。
生活中总是有一部分“鸡肋朋友”,但因为种种原因,也总是她们陪着你在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