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约了刚刚旅行回国的富二代小姐姐Maggie在咖啡厅碰面。
许久不见,她依旧是那副热气腾腾的模样。寒暄几句后,画风一转,神采飞扬地给我转述起了她在异国他乡听到的奇闻异事。
Maggie是几家旅行杂志的专栏作者,工作就是追求梦想之余写写她的旅行攻略。
我感慨她的璀璨人生,她嘿嘿一笑,拿出手机递给我,道:“也就你觉得我好了,你看看Coco怎么说的。”
聊天页面上赫然显示着Coco一个人的自说自话:
我不觉得你的人生有什么精彩;
连个稳定的工作都没有,有什么好炫耀的;
旅行花那么多钱,你写专栏才挣多少?还不是在赔钱?
你都是成年人了,能不能做点儿正经事儿?
你别不理我,我知道你在线;
我这是为你好。
Coco是Maggie的大学舍友,一个从来没有肯定过Maggie的姑娘。Maggie热爱旅行这件事在她看来,就是富家子弟的败家行为。
“可能她只是不喜欢旅行吧?”我猜测到。
“才不是,你看她朋友圈,去趟大理都要10分钟发条动态。她就是见不得我好。”顿了顿,又说:“其实也不怪她,生活所迫罢了。”
突然想到作家杨奇函写过的一段话:
维持我们节俭的,可能是我们的贫穷;
维持我们检点的,可能是我们的丑陋;
维持我们低调的,可能是我们的平庸
维持我们钻研的,可能是我们的笨拙;
促成我们义无反顾的,可能是我们的走投无路;
激发我们看淡一切的,可能是我们的一无所有;
我们心无旁骛,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去从容;
我们刚正不阿,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资格被诱惑。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清高,而是没资格放荡。就像Coco,不是喜欢节俭、也不是讨厌旅行,只是贫穷,没能力像Maggie一样天南海北地游荡。
这个世界上有些风景是你没有看见过、也看不到的。但你看不到不代表你不想看。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站着说话不腰疼”,站着侃侃而谈的人,注意不到跪着的人的辛苦。涉及不到自身利害的事儿,谁也不会过多考量。
电影《私人定制》的最后一幕中,有人问葛优:如果捐几百万给别人,你捐吗?
葛优没有犹豫,说:捐。
但当镜头问他会不会捐一辆车给人的时候,他反而说不了。
镜头问:为什么?
葛优说:因为我真的有辆车啊……
就像《战狼2》票房破纪录的时候,微博上有一群人说:“如果我有50亿,肯定会给国家捐一个亿。”
身家50亿的富豪大有人在,可也没见谁真的捐了一个亿。
一次午休时间大家在公司看《圆桌派》,得知徐静蕾40多岁还未婚时,公司一个做保洁的姐姐说:“相夫教子就是女人的使命,不结婚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别看着她们说得多好,都是演出来的。”
公司三十岁出头的几个姐姐脸色顿时就不好了。沉默一阵后,一个姐姐说:“Richie姐也没结婚。”
Richie姐是公司的创始人兼CEO,虽然只是个还在发展中的创业公司,可公司所有的女孩儿都羡慕过Richie姐的日子。Richie姐是不婚主义,可她的身边多得是前仆后继的追求者。
保洁姐姐说:“那也不如结婚好。”
可保洁姐姐又过得有多幸福呢?丈夫同样是临时工,两个人结婚快十年了都没勇气要孩子,我们也曾多次听她抱怨过婚姻的不幸:“如果不是别人劝着,我早就离了。”
可就算离了,她一个一没文凭、二没才华、三没见识的30岁女人,又能过得有多好?
保洁姐姐也真的不是没想过任性地选择离婚,只是她没勇气一个人承担生活的一切而已。
《The great Gatsby》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不要去轻易评判别人,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这么好的条件。
同样的,不要轻易去评判别人,不是所有人都和你有一样不好的条件。若你是他,你未必真的比得上他。
人只有在真的事不关己的时候,才会有“如果我有什么,一定会怎么样”的“好人”想法;若是真的涉及到切身利益,没多少人真的会大公无私到去分享财富、创建一个大同社会。
这个社会从它存在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今天这个样子。资源是守恒的,渴望平均分配的一定是平均线以下的。巴菲特不会教你炒股,王健林也不会送你房子,资源平均线上的人,只会想着如何从你手里获得更多的资源。
当然,如果你是他们,你的想法也一定不会比他们高尚。这是人性。
别标榜自己的高尚,向前看,学着去放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