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听他感慨生活压力山大,活着真不容易,我戏谑地回复他,这年头只要活着就好。这话其实折射出来的正是当下社会集体式的焦虑现象,当然我也一点不例外,只要活着就好,道出了内心多少的无奈和挣扎。想想现今的社会,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你得面对多少里里外外的压力,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每一种压力都好比,一张张天罗地网,让你无处遁形,当你煞费苦心,好不容易糊住了这面墙,那面墙又掉砖了,所以生活之中,难免总是在拆东墙补西墙,庖丁解牛式的游刃有余,好像离我们现实生活,永远那么地遥不可及。这应该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常态,烦心的事总有那么多,就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年轻的时候,我们玩的是激情,现如今,我们玩的只能是心态了。
你对自身焦虑真正了解多少?
在心理学上给焦虑情绪的定义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文献中常成为漂浮焦虑,或无名焦虑。德国精神病学家Gebsattel说:“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这就是说,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和可取的,甚至是必要的。但是如果长期的和严重的焦虑情绪,将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最为明显的后果就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发的失眠和惊恐。由此可以看出,焦虑情绪确实是现实生活之中,普遍存在的,虽然说存在即是合理,但是就好比一把双刃剑,你在挥动它的时候,如果火候把握不好,难免一不小心被它所伤。在实际工作之中,你是否存在以下表现及情况,如果你符合了其中的任何一项,那基本上可以确定,你已经开始产生了工作焦虑。
1、担心自己如何出现在同事和领导面前;
2、由于他人控制了局面而感到强烈的不舒服;
3、认为如果自己没能控制住局面,就是个弱者和失败者;
4、经常有莫名的不安和害怕,但又说不出具体原因;
5、经常感到来自于追求成就(或成功)的持续的强大压力;
6、遇事紧张、恐惧、多疑,畏首畏脚,依赖别人,显得缺乏主见;
7、内心总是不自觉的焦虑,总有患得患失的感觉,对别人的话敏感;
8、感到自己强烈地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得不到认可会产生挫败感或者怨恨;
9、难以专注工作,思维迟钝,反应迟缓,丢三忘四,经常出错,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不知所措;
10、有恐惧情绪,对工作上的失误、批评、惩罚等出现惊恐反应。
你有把焦虑情绪带回了家吗?
时下生存环境每况愈下,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了生计,疲于应对,工作中,生意里,事业上总难免带给你这样那样的焦虑,所以说,工作焦虑真是在所难免,然而当你奔波劳累了一整天,拖着一身的疲惫回到了家,你会不会把白天在外面的焦虑情绪带回家呢?我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将外界的焦虑带回家中,更有甚者,作为父母的你,肯定会将自己的焦虑无端地传递到孩子身上。
当今社会的家庭暴力,已经绝不仅限于拳头和棍棒,更多是在于语言的暴力。本来你在外面就不是一帆风顺,一回到家,又看到孩子没有在认真学习,马上一句句充满了暴力的言语,就像扣动机关枪那般,啪啪啪地扫射到孩子身上,这就是眼下绝大数家庭的现状。古人言,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可以肯定地说,如果要讲道理,我相信没有哪个做父母的不懂得,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家庭,现实存在着洪水猛兽般的语言暴力呢,究其缘由莫过于情绪泛滥了吧,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而是被情绪牢牢地控制了,试想什么样的暴力语言,不会从你的钢片嘴里迸发出来?
以我亲身经历为例,我儿子是丈母娘带大的,在我看来,由于隔代抚养造成了一系列后遗症,从他咿呀学语那时起,我就对这孩子有着一定的焦虑,总是莫名地想去纠正他这个,呵斥他那个,随着前几年,我举家迁回九江,事业上短期内遇到瓶颈,逐渐加剧了自身的焦虑,时常控制了不了自己的情绪,骂过打过儿子,看着他不太争气的学习成绩,和不太端正的学习态度,养不教父之过,作为父亲的我,过度地关注了他,但是事与愿违,我越急躁,越焦虑,孩子的表现就越差,这无形中对我来说是火上浇油了。
记得有一次,孩子爷爷从乡下过来,老人家看在眼里,把我拉到一边去,语重心长地说到:“好鼓不要重锤,教育孩子不要总是把一张嘴搁到他身上,在你小时候,我有这样对你么?”听完老爸的话后,我羞愧难当,想起我以前做孩子时,确实老爸几乎没有打过我,也很少骂过我。在读小学的暑假里,我去河里抓鱼时,把家里新买的水桶摔破了,当时我吓得要死,心想这下得挨老爸揍了,谁知老爸见到后只是连喊可惜,然后教育了我,用什么家什都要止住点劲,以后千万要注意。当时我一颗悬在空中的心,才算放回了原处,现在细细回想起来,确实从那以后,我用什么东西都会记得,不能毛手毛脚,也就很少再摔破过类似的东西了。
由衷地感恩父亲当年的理智和教诲,如果把当年的这件事情的主角换成我和儿子,我都不敢想象自己会爆发到什么程度,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没有多少文化的父亲,教育出了读了十几年长学的我,那饱读圣贤之书的我,又将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儿子来呢?看来再多的理论都是苍白的,唯有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才有资格谈教育了。
你焦虑的根源是没摆正自我!
网上曾经疯传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得相当透彻,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如此鸿沟,才打造了一张张焦虑的脸庞。社会是个大染坊,将我们每个人都染成了五颜六色,《孟子》里记载了几千年前古人的同样困惑,和古人解决焦虑的高超智慧: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鱼和熊掌这两项物欲挣扎之中,古人放弃鱼,选择了熊掌;而在生和义这两项精神挣扎之中,古人选择了义,宁愿牺牲生命。
由此可见,自盘古氏开天辟地,开始有人类历史以来,欲望挣扎早已比比皆是,然而古人总能做出他们难能可贵的舍得。放眼当下社会,现在人类变得越来越贪婪了。鱼和熊掌明明不可兼得时,偏偏强求要兼得,结果造就了物欲横流,哀鸿遍野;生和义不可兼得时,偏偏强求苟活着,还要满口仁义道德,结果造就了道德溃败,礼崩乐坏。归根结底,没有摆正自我的位置和心态,在舍与得之间永远无法获得一个相对的平衡。试想一个都无法摆正自我的父母,怎么能不焦虑,又怎么能教育好子女?
去年儿子有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当时一听这考分就火冒三丈,心想自己天天在外面,累死累活不都是为了给他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么,这小子怎么能这样不争气,满腹的怒火刚要爆发时,我爸在旁边及时地制止了我,他劝我说到,我们夫妇俩在国外做了那么多年,现在至少是衣食无忧了,完全是我自己目标太高,一时难以达成,才经常想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我当时就向老爸道出了自己的各种担忧,怕这孩子以他目前的表现,长大后难以成才,怕他将来连媳妇都娶不上,我老爸听完后哈哈大笑起来,说我是杞人忧天了,这世上哪里都是一块肥肉搭着一块廋肉的,就这一句话,犹如醍醐灌顶,顿时让我豁然开朗。
想来惭愧,白读了这么多年书,看看肉铺里面,屠夫剁下来的肉,哪一提不是一块肥肉搭着一块廋肉的,人生不正也是如此,就算儿子读书成绩不行,考不上好大学,肯定会有另外一条康庄大道等着他。至此我彻底地放下了心中的焦虑,对于自身事业上的目标,也依照我老爸的建议,将其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水平,现在每次回家我也不再过度关注儿子,还经常跟他聊聊闲话,及时夸奖一下他的每一个小进步,谁知最近一段时间,儿子性格上开始开朗了,生活上开始自理了,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很多,尤其是作文写得不错,被语文老师表扬了很多次,最近他还夸下海口,说他的目标是要考北京大学。
由衷地感恩我的父亲,是他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老农民,用丰富的人生智慧点醒了愚钝的我,让我首先摆正了自我,更让我深刻领悟到,只有真正卸掉内心的过度焦虑,才能成就为一个合格的家长。一旦这些你都逐步做到位,恭喜你,你的孩子就离成才的那一步更近了,否则你的教育一定是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我奶奶曾经讲过一个卖伞与卖鞋的故事,说的是有位老太太,她的两个女儿长大后,一个嫁给卖伞的、一个嫁给卖鞋的。从此,她整天坐在路口哭,被人称为“哭婆婆”。一天,一位禅师路过,问其缘由。老太太告诉禅师:每当天晴的时候,就想起了卖伞女儿的伞会卖不出去,因此伤心而哭;而每当天下雨的时候,又想起卖鞋女儿的鞋一定不好卖,因此也伤心落泪。禅师说:下雨的时候,你要想卖伞女儿的生意好;天晴的时候,你要想卖鞋的女儿卖得好,这样你就不会哭了。禅师一番话,老太太顿悟了。从此,街头便有了一个总是乐呵呵的“笑婆婆”。作为父母的你,今天又焦虑了吧?作为父母的你,真的该反省了,你的焦虑,好比钢刀,会砍得孩子遍体鳞伤;你的担忧,好比五指山,会压得孩子身心扭曲。教育之道,峰回路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