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纲:网上的大绳。用一根在大绳上系着许多鱼钩的网横断水流来钓鱼。
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网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感悟】
一,古代很重视“射”
《左传》中有一句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战争才是国家的大事,祭祀为文事,礼乐之节,仪式制度,尽在于此。战争为武事,保家卫国,捍疆拓土,都离不开武力。因此,西周在教育上很视“射”和“御”。那个时候还有个习俗,就是生男孩儿便要在门口左边挂一张弓,三天后就要背着婴儿举行射的仪式。当时还规定若有人不会射箭,便不能安排任职。古代君子,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文弱书生。为了应对治理国家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文武双全是对他们最起码的要求。
孔子的“射技”、“剑术”以及军事谋略指挥本领都很强。这在《史记》中是有明确记载的。鲁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上,孔子担任傧相——《周礼·秋官·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齐景公暗派莱人用武力劫持鲁侯,孔子手持利剑,一边用高大威武的身躯保护着鲁定公,一边指挥士兵围上去!并镇定地以主持人的身份控制着局面:两国国君友好会见,而华夏之地以外的夷人却用武力来捣乱,这不是诸侯会合的本意。武力不能逼迫友好。这样做对神灵是不吉祥的,对德行也是伤害,对人却是丧失礼仪,国君一定不会这样做。齐景公只得叫莱人避开。
即将举行盟誓时,齐国人在盟书上加上了这样的话:“一旦齐国军队出境作战,鲁国如果不派三百辆兵车跟随我们,就按此盟誓惩罚。”孔子让兹作揖回答说:“如果你们不归还我们汶水北岸的土地,却要让我们供给齐国的所需,也要按盟约惩罚。” 孔子文武兼施,尽挫齐国的锐气,不仅使齐国劫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鄵、龟阴等土地 。
二, 一种提升自己射技能力的享受过程
用单竿钓鱼,才能享受宁静的乐趣。巢中的鸟,因为他们没有防御能力,射中了也不算什么本事,射空中的飞鸟,才能提升自己的技艺。
本章还表现了孔子作人的原则:他钓鱼也好,做什么也好,都看作是一种提升自己能力的享受过程,不喜欢用心机;也表现了孔子的不贪和环境保护意识,做事很有分寸。读本章可与【3.7】共读。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