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没读传习录前,对知行合一这个词都不知道,知道后发现生活中经常看到,企业的经营理念里有知行合一,政治学习里提倡知行合一……都是作为一个要求提出的。如此反而说明世人大多是把知与行分开了,比如小说里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道学先生,现实生活里嘴上说着文明礼仪闯红灯的路人。如此是因为如先生说的“被私欲隔断了”,这种情况不是让他多掌握“知”,别人告诉的终不是自己的,良知启发的才是自己的,所以单纯要求知行合一还是太表象,还是让人执行的心不甘情不愿,而是教会人们如何克制私欲,寻求良知,这个办法便是“省察克制”,察觉私欲阻断它。先生晚年只提致良知,不再提知行合一,便是不再把知与行做两个,不去外求那个知,知在内心,安心的指引去行就可以了。
道心人心 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
今天明白了道心人心,道心是天理,是良知,人心是自己的小算盘,是私欲。
人生修炼的三重境界
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古人所谓生知安行,并不是说真的一生下来什么都知道,而是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与反复的实践最终超越学习与实践达到一种万物皆备、无待自足,似乎是生而知之,遂安而行之的至高境界。这实际上是一种先验直觉的放大,即儒家所谓良知彰显,天理流行,感而遂通。孔子自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可见即便是孔圣人也不是一生下来什么都知道,他也有数十年学习与感悟的历程,直到七十岁才终能达到生知安行的境界。驻此境界之当下,乃是一片浑然体段,赤子之心,所有学识与经验都内化到气质秉性当中,虽所立乎其大者亦大而化之,故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
自己现在是困知勉行阶段,努力学习各种经典,提升自己的修为,顺从天命,做好当下不问将来,也许随着私欲日少,良知愈明,可能将来也会如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也会在告别这个世界时内心安稳,此心光明。毕竟先生说了,人人都可做圣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