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没有一个单一性格,而是在不同的人面前会呈现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性格,这就是镜子性格学说。
每个“我”都在内心准备了很多面镜子,有的镜子叫“乐观”,有的镜子叫“消极”,有的镜子叫“善良”,有的镜子叫“强硬”,在面对不同的人,也就是另外一个“我”的时候,会举起不同的镜子。
如果双方举的是相同的镜子,那么就会像光在两面相对的镜子之间来回反射,不断激发,互相点燃,那种内心找到知己的感觉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体验。
如果双方举的是相反的镜子,那么一方镜子反射来的光会被另一方吸收,双方就会快速建立起一种“施动-受动”关系,比如倾诉者和聆听者,命令者和被命令者,安慰者和被安慰者,启发者与被启发者,等等。
最尴尬的是,在你的镜子库里根本找不到能够和对方镜子相配对的镜子,那么就会陷入无话可说的局面。
永远都不要为自己的性格感到自卑,因为别人口中的你的性格只是你对他所举的一面镜子而已。而很可能正因为他是这样的人,你才对他举了这样的镜子。
所以,有人说你善良,其实是你对他举了善良的镜子,照出了他自己的善良;
有人说你乐观,其实是你对他举了乐观的镜子,照出了他自己的乐观;
有人说你消极,其实是你对他举了消极的镜子,照出了他自己的消极;
有人说你阴暗,其实是你对他举了阴暗的镜子,照出了他自己的阴暗;
……
至于我们自己的良心,正如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那样,是没有性格的。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镜子,并在与他人的互相反射中摆弄这些镜子的位置,然后就产生了一种错觉,把这些镜子及其摆放位置当作了自己的性格。
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太多的人,把举的太久的镜子当成了自己的良心,于是遮蔽和失去了初心,这是很悲哀的。
人的修行,就是首先认识到,镜子只是镜子,良心才是良心,然后不断去除镜子对良心的遮蔽,重新显现光明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