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核心目标是业绩增长,增长模型则是S曲线模型。根据S曲线模型,企业在发展一段时间后都会达到失速点。在红利耗尽,管理已经到了极致的今天,增长的唯一引擎就只剩下一个,就是创新。
创新的类型有两种,第一种创新沿着S曲线本身进步,叫做连续性创新。第二种创新是从第一条S曲线转换为第二条S曲线,称为非连续性创新。相较于连续性创新,非连续性创新能取得10倍好的增长。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增长。每10家企业中,大约只有1家能够维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一旦企业到达失速点,只有4%的企业能够重启增长引擎。
创新的元模型是S曲线。技术的连续性创新,就是沿着技术轨道进步的创新。它的特征有3个:1、沿着技术曲线持续改善原有的产品性能;2、定位于主流市场的主流消费者;3、Better。根据摩尔定律,微处理器每隔18个月性能提高一倍。技术的连续性创新非常非常非常重要,97%的人在97%的时间里都是连续性创新。实际上,企业创造的大部分利润都来自常规创新。英特尔不断推出性能更强的微处理器,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不断升级,苹果iPhone的升级换代。
英特尔上次重大颠覆式创新要追溯到1985年的386芯片,此后则主要依靠微处理器更新换代获得超过200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自1993年推出Windows NT以来,微软通过Windows获得超过3030亿美元的收入。苹果最近一次重大产品创新是2010年的ipad,对iMac、iPod、iPhone、iPad等核心产品持续升级收入达到1900亿美元。在竞争基础牢固,相对稳定且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应当采取连续性技术创新策略。但是沿着同一条S曲线的连续性创新有一个致命问题:极限点。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极限点出现的那一刻,一项技术在遭遇极限点后只能就此同停步,令人沮丧的是,极限点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你处于极限点,无论你多么努力,也不能取得进步。幸运的是,总会有一项新的技术重新起步,最终超越原有技术的限制。新技术不是老技术的延伸,而是以全新的原理为基础。新旧技术之间不是继承关系,而是竞争关系,其交替过程就是技术的非连续性断层期。创新理论之父熊彼特认为:只有非连续性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沿着同一个经济结构的增长,并不能带来经济的实质性发展。你不管把多少马车连续相加,也绝不能得到一辆汽车。熊彼特式的创新,不是在同一条曲线里渐进性改良,而是从一条曲线变革为另一条新曲线。平均每100次连续性技术创新,就可能出现1次非连续性创新。非连续性创新通常比连续性技术创新的规模大100倍,回报也多100倍。还要注意另外一个基本事实:所有的连续性创新都源于某一个非连续性创新。(非连续性)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