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些焦虑,明明是备考关键时期,头脑却感觉越发不清晰,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与学习不相关的想法跳出来,行动便开始跟不上思维,一晃半日可能就被偷走了,仿佛回到了大学面临期末考试的样子。
抬眼《拆掉思维里的墙》映入眼帘,想起大学时被里面的故事激励,抓紧又重新简单翻阅了一下,希望再给自己好好“洗洗脑“,找回一个好的状态。
《拆掉思维里的墙》强调人的思维模式,不要固定不变,要经常随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要变换角度,不然就会思维定式,给我们认识事物的人,造成一定的阻碍。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因为我们而改变,只是因为人的心智模式不一样,得到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看到“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时,我知道我找到焦虑的根源了。
文中讲到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女主。去年考研失败后,遇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可是工作后的她还是很想读自己喜欢专业的研究生。那么今年考还是不考?不考吧,心里不甘心;考吧,万一考不上又浪费很多时间。
于是她就在这样的纠结中过了半年,如果她用纠结的时间来考研,几乎两个研究生都考上了,她的这种模式,被称为等死模式。
简单的以写作业为例,为什么有些学生非要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天写呢?他们总以为会很难,不想去写,但当明天要开学了,前一天晚上可能就花个两个多小时就能完成。
不难发现,我们以为很难的事,当真正去做之后,其实没那么难。并且完成之后,反而心里会特别的轻松。也更能全身心的享受生活。
复杂的不是事情,而是我们的心。
不必为尚未发生的事情担忧,不然仿佛给自己套入了一个等死模式,这就是我们思维里的这堵墙已经很厚了,想要完全的拆掉它,需要一些时间,可是只要我们意识到并去行动。一次拆掉一块儿砖头。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把它完全的推倒.
就如这次考试,之前备考拖拖拉拉,总感觉自己时间是不是不充分,有点没信心,然后越拖延越没信心。
现在开始,可能已经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了,可是如果我希望等到有完美的时候才开始,那么我想不可能有比现在再早的开始了。
因此要告诉自己,如果我没有一个好的开始,那么我不妨试试看一个坏的开始,因为一个坏的开始,总比没有开始强,而完美的开始,永远都不会到来。
如果说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坏的开始至少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
想多了全是问题,做多了全是答案。抓紧现在的一分一秒行动起来,一起用行动拆掉我们思维里的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