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东晓
和很多人一样,我喜欢阅读,尤其在春天。
我的一天大多是从阅读开始的。依偎在床上开始一天的阅读,没有特定的目标,有时是头一晚没读完的书籍,亦或是一本新的杂志,有时只是很随意的翻阅。清晨的阅读时光,让我感受到春光的无限美好,以愉悦的心境开启新的一天快乐模式,没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情。
近日,再度读到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禅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读书亦如参禅。初读之时,充满好奇,看到的世间万物都是原本模样。再深读细读,才发现世事变化莫测,开始迷惑、彷徨、挣扎。最后,看尽书本千万册,一切如登高望远,人生豁然开朗。
有一年到山东烟台走亲戚,夜里毫无睡意,漫步在都市的大街,突然有一种流浪他乡的感觉,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处灯火闪烁的地方,那是三联书店的灯光,它彻夜不灭,照亮着都市里无眠的灵魂。我走进了这家历史悠久的书店,在这个霓虹闪闪的都市,我相逢了精神上的故乡,在阅读中迎来了海边的第一缕晨曦。
一个爱阅读的朋友告诉我,一个人无论走多远,他的肉身,都是囚禁在自己的“狱”内,而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越狱。我对此有共鸣。我和一些热爱阅读之人交往,穿过迢迢山水,竟然发现彼此通过精神上搭建的桥梁巧妙地相遇了。
记得清代学者张潮在其名作《幽梦影》中开笔即言:“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别致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很显然,对于春天的阅读,张潮的见解是能够让人认同的。他的“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一语的大意是:“各种(文艺)作品在春天里阅读,更使人心旷神怡,胸襟坦荡。”若相互对照的话,就不难发现,阅读生活中的无论冬之“经”还是夏之“史”,亦或是秋之“诸子”,适宜的阅读对象是具体所指的,而春之宜读的“诸集”,其能指的阅读对象就显得宽泛而有点抽象了。如此一来,谁又能保证这“诸集”之中就没有一点或“经”或“史”或“诸子”的成分?这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春天是最好的阅读季节,无论什么书都有可能在春天里得到很好的阅读。
我们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人,在浏阳这座小城里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每天都在为生计、工作而忙碌。等工作结束、孩子睡下,基本已到夜深之时。关掉电视,放下手机,倒一杯白开水或沏一杯淡茶,随手从书柜中抽一本书,就进入了自己的小世界。那种感觉就像在和老朋友促膝交谈,无话不说;又像是去密境探幽,处处惊奇入胜。遇到感人的故事,会莫名地激动;看到精彩的词语,要悄声诵读几遍。兴致所到,大多会拿出笔在书上一阵乱划,或者是胡写一番。不在意字体的好坏,只要自己能够看明白就足够了。
试着想像一下,如果,一树繁花下,一个女孩手捧书本沉浸在书香中,不知不觉间,落花掉在她的头发上她却浑然不知;两位老人坐在春日的余晖中,相互读诗给对方听,那无疑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一位刚上学的儿童,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书念给妈妈听,那是何等温馨动人的画面。
多数人,经常处在矛盾的状态下,无法聆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而阅读,能让我时刻反省沉淀自己,再混沌的心境也能够不断得以澄明,我始终相信,尘世的诗意,人间的美好。因为一个人通过海量的阅读,可以让时间在字里行间静静流淌,让心灵在浓浓书香里细细温润,也可以成就精神上的浩瀚家园。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人生如白驹过隙,岁月悄然间从指缝间滑走,就像此刻,静坐在灯下,时光的轮盘已转到暮春,而我对读书的狂热却丝毫未减,依然愿意用读书滋养着灵魂。我相信,一个爱读书的人,一个喜欢在春天读书的人,其人生必定沉静而厚重。(文章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