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皇位传承的不慎,往往会导致国家速亡,如秦始皇,无奈地将皇位传给残暴的胡亥后,秦朝二世而亡。那么,精明的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也要将皇位传给智力低下的司马衷,导致晋朝二世而亡呢?通过本文,崔浩之死会为大家细说原因。
文/崔浩之死
公元265年八月,曹魏权臣司马昭溘然长逝,其长子兼太子司马炎继承了老爹的晋王爵位和丞相官职。
同年十二月,巩固好地位的司马炎逼迫魏帝曹奂禅位,大权旁落的曹奂老实听命而行,司马炎遂成为新一代王朝的开国皇帝,是为晋武帝。
司马炎篡位之初,颇能够节俭修身、勤奋治国,他将宫中珠宝赏赐百官以拉拢人心,他废止诸郡国的贡献以减轻百姓负担,他禁止乐府表演百戏以改良社会的玩乐风气……
就这样,在司马炎的悉心治理下,百官兢兢业业地治国、百姓安居乐业地受剥削、军队磨刀霍霍地筹谋东南,晋朝国势逐渐蒸蒸日上。
公元280年,司马炎派出晋朝大军一举荡平东吴,至此,新生的晋王朝统一华夏,成为又一个大一统的强势王朝。
然而,短短36年后,晋王朝就在八王之乱的频繁内乱和五胡乱华的趁机外患中,憋屈郁闷地灭亡了。
晋朝的速亡,与晋武帝司马炎将皇位传给智力低下的司马衷颇有干系。
有一次,晋惠帝司马衷在后花园游玩,在听到池塘中的蛙声后,他好奇地向太监们询问道:“这小东西叫,是在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呢?”
身旁一个聪明的小太监听了,便机智地回答道:“在官地里的青蛙,就为官家叫;在私地里的青蛙,就为私家叫。”
后来,天下闹起了饥荒,司马衷听说很多平民百姓饿死后,衣食无忧的他推己及人地问道:“百姓们为什么会没有饭吃?为什么他们不吃肉粥呢?”
试问,这样弱智的皇帝,如何能够体恤百姓解决内忧,确保国家风调雨顺?
试问,这样脑残的君王,如何能够睥睨四方平息外患,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这也再次说明,江山所托非人,是一个国家迅速覆亡的重要原因。
那么,明明知道曹魏皇帝所托非人导致江山易手,精明的司马炎又为什么要将皇位传给智力低下的司马衷呢?
本人认为,原因如下:
其一,司马炎争夺储位的憋屈经历和儒家继承制度的强大约束,促使他即使知道儿子司马衷智力堪忧力有未逮,也仍要一意孤行地支持司马衷成为太子。
虽然,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但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明显更受全家人宠爱。
司马攸,字大猷,小字桃符,为人聪明睿智,公元251年,三岁的司马攸便因“从征王凌”的功劳,被曹魏权臣-祖父司马懿封为长乐亭侯,与之相比,司马炎在十六岁时才得以封侯。
司马懿在当年逝世后,司马师继承曹魏权臣的衣钵,由于他只有五个女儿,所以司马懿生前便将喜爱的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作为儿子。
如此一来,只要不出意外,司马师死后,司马攸将继承曹魏权臣的称号,成为司马家族的一家之主。
不过,公元255年,司马师在平定淮南的叛乱后,得病身亡,当然,由于司马攸当时年纪尚幼,所以司马昭便暂时继承哥哥的权位继续主宰魏国朝政。
此外,司马攸继承了司马师的舞阳侯爵位,成为家族中最为显赫的侯爷,同时,为了对外展示自己承继父兄事业的合法正当性,司马昭多次对外宣称:“国家大业是我大哥司马师的,我只是暂时代理此位,我死之后,会将家族的最高权力交还给他的嗣子司马攸”。
并且,司马昭多次指着自己所坐的正榻,满怀深情地声称:“这里将来会是桃符的座位啊。”
面对祖父、伯父、父亲对弟弟司马攸的偏爱和寄予厚望,司马炎既深感无可奈何,又羡慕嫉妒得要命。
于是,为了吸引大众的注意,为了赢回父亲的重视,司马炎刻意将头发留得长至委地,又刻意弯腰驼背、双手过膝地去拜访重臣裴秀,精明的裴秀见了,立刻识相地奉承道:“公子你发委地,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
就这样,通过大咖裴秀的刻意宣传,再加上司马炎宽惠仁厚、深沉有肚量和司马攸严于律己律人、性情急躁的鲜明对比,司马昭的亲信重臣贾充、何曾也都别有用心地表明立场,支持司马炎。
于是,在周围亲信多年为司马炎美言、为司马攸添堵的苦心劝说下,司马昭终于下定决心,确立司马炎为继承人。
虽然,司马炎有惊无险地通过弟弟的弱点和自己的作秀赢得了储位,但是,这次继承权的明争暗斗,对司马炎将来确立长子继承己位,对司马炎猜忌弟弟司马攸,皆产生了深远且不利的影响。
自古以来,儒家继承原则就宣称:“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出身河内的司马家族,以修习儒学著名于世,自然也对儒家的宗法继承制恭行不悖:司马懿死后,就由长子司马师继承己位,司马昭死后,就由长子司马炎继承己位。
所以,在早年争夺储位之巨大心理阴影的深刻刺激下,在父祖长子继承原则的继续贯彻下,即使司马炎明白长子司马衷智力堪忧能力不足,也仍要确立司马衷的储君之位,以宣称自己当年继承父位的合法正当性,并维系司马家长子继承制度的坚不可破,确保晋朝后世皇位传承的稳定安全。
其二,朝廷中,群臣的冷眼旁观坐等为非作歹,将智障人士司马衷成为储君这一费解事件推向了残酷的现实。
人的本性,是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这一点,在晋武帝司马炎平灭东吴后,体现得尤为鲜明。
公元280年,晋朝灭掉东吴,随后,司马炎一反以往的去奢尚俭、励精图治,开始享受生活、懒散怠工起来,同时,他还将东吴的五千宫廷美女收入后宫,与自己宫里的五千美女交映成趣,开始了沉迷酒色的荒淫生活。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眼见皇帝自甘堕落起来,大多数文武大臣也开始争相效仿起来。
如太傅何曾,住最华丽的房子,坐最高贵的车子,穿最绮丽的衣服,每天吃饭,要消费一万钱,而何曾的儿子何邵,更是有样学样地骄奢淫逸,每天要吃两万钱的山珍海味,可就是这样,这父子俩还声称无处下筷子!如此奢侈浪费,直看得百姓羡慕嫉妒,直看得百官自叹不如,直看得社会上奢侈为荣节俭为耻;
如卫尉石崇与皇帝舅舅王恺争相敛财,斗富三次:王恺用麦糖水洗锅,石崇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紫丝布制作出四十里步障,石崇用彩缎制作五十里锦步障;王恺向皇帝借得两尺多高的珊瑚树,石崇将其砸坏后,将家中的六七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树搬到王恺家,以示富足。就这样,两人直斗得全民大开眼界,直斗得皇室大失颜面,直斗得社会风气变得崇尚奢侈放纵;
如荆州都督杜预,不间断地向洛阳权贵处行贿送礼,以求自保,如此清廉爱民的杜预,都如此积极行贿。那些节操掉尽、廉耻败光的大多数官吏,自然更加以贪污腐败、贿赂上司、拉拢下属为荣,官场风气也变得腐败龌龊、腌臜不堪,以致贿赂公行、徇私不断。
面对这些国家隐患,有识之士刘毅多次上书,请求皇帝戒奢从简、刷新吏治。
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虽然司马炎多次对刘毅的上书表示赞扬,但事后却没有丝毫治理国家隐患的实际行动。
司马炎用实际行动向文武百官证明了,当初父亲近臣们支持宽惠仁厚、深沉有肚量的他来继承父位,是多么正确。
毕竟,一个英明帝王眼中,是容不得贪官污吏们长久地祸害自己的国家的。
那么,相对应地,要想长久地贪污腐败以供应奢侈的生活,就需要弱智点的皇帝来执掌国政。
于是,司马衷被有着长子继承情结的司马炎立为太子后,大多数贪污受贿的臣子们,自然对太子将来继承皇位后的放纵“幸福”生活,有着心向往之的隐形期待。
这样,他们自然乐意期待将来的“幸福”生活,以致对司马炎立弱智的司马衷可能会祸国殃民这一点视而不谏。
所以,司马炎立智力不行的司马衷为太子,并没有受到大多数官员的反对,反而受到了他们的默许和期待。
其三,地方上,诸侯王的袖手旁观静等犯上作乱,将脑残人士司马衷继位为帝这一奇葩事迹推向了堪忧的未来。
建立晋朝后,在总结曹魏灭亡的教训时,司马炎认为,魏文帝曹丕苛待宗室诸王,以致后继天子大权旁落、外姓权臣飞扬跋扈时,宗室诸王难以挽救时局力挽狂澜,终至江山易手。
所以,司马炎对宗室诸王,采取扶持重用的策略,他分封二十七个同姓诸侯王,多数诸侯王虽然暂驻京城,但都有真正的封地,且可以开府治事、自辟僚属、建立私军,同时有些诸侯王还出将入相地要么在都城洛阳担任辅弼重臣(如齐王司马攸),要么出镇地方担任各地的都督(如后来大乱天下的八王)。
如此安排下,一方面,司马炎认为,要稳固司马衷的储君之位,进而消除驻京诸王对司马衷的巨大威胁,应该陆续将驻京的各个诸侯王分封到其封地,以减弱他们在京师的巨大影响力、杜绝他们谋夺储位的可能。于是,司马炎照此策实施。公元283年,威望素著的齐王司马攸在派往封地的途中病逝,司马衷继承皇位,少了一个心腹大患;
另一方面,各诸侯王们认为,后继之君英明睿智了,就会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想方设法削藩,这有损他们的利益,如秦王嬴政英明睿智,就能削平六国、虐待诸王地一统天下;反之,后继之君昏聩无能了,就会浑浑噩噩地坐视地方诸王做大做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如西楚霸王项羽有勇无谋政治昏聩,所以汉王刘邦就能趁机做大取而代之。于是,为了稳固司马衷的储君之位,以期将来司马衷即位称帝后,自己可以较为容易地拥兵自重、夺取中央最高统治权,各诸侯王自然对司马炎立弱智的司马衷为太子一事袖手旁观,且静等司马衷称帝后伺机而动取而代之。
其三,贾南风的帮忙作弊,助司马衷躲过了司马炎和朝中正直大臣的质疑危机,太子在作弊中回答的合格答案,进一步奠定了司马衷在司马炎心中坚如磐石的太子地位。
公元272年,在杨皇后和大臣贾勖的极力推荐下,既黑又丑还性格暴虐的贾南风,被司马炎聘为太子司马衷的太子妃,从此,贾南风、父亲贾充和杨皇后与太子司马衷同荣共衰,当然,与朝中的贪官污吏和地方上的诸侯王大同小异,贾南风、贾充则是想在司马衷称帝后奇货可居地掌控朝政。
不过,针对太子司马衷的不堪军国大任,朝中还是有正直的大臣向司马炎谏言的。
当时,趁着一次君臣饮宴的机会,大臣卫瓘装醉着向司马炎撩袍跪倒道:“微臣有话要说。”
司马炎瞅着醉醺醺的卫瓘,大度地鼓励道:“爱卿请讲。”
卫瓘假装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犹豫了很久,才摇摇晃晃地走近皇帝的御榻,然后他边用手拍着御榻边带着耍酒疯的腔调对司马炎谏道:“陛下,这个座位实在是太可惜了。”
司马炎闻言,立刻闻弦歌而知雅意地明白卫瓘所指为何,不过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调侃道:“爱卿,你喝醉了吧?”
卫瓘见皇帝揣着明白装糊涂,知道皇帝不想换掉太子,就不再言语。
后来,为了堵住朝中大臣再次进谏的念头,司马炎刻意安排了一次考试,一次考察太子处事能力的考试。
当时,为了保证太子独立答题,司马炎刻意将朝中大臣、东宫属官和太子伴读等人都叫到面前,然后再将试题传给东宫中的太子。
太子司马衷看到这些试题,智商低下的他自然不会做。这时,妻子贾南风闪亮登场,她立刻将考题交给手下的智谋之士,让他们写出答案,供太子摘抄。
很快,谋士们针对考题,写出了辞藻华丽、引经据典、切中题意的优秀回答。
不过,贾南风为保险起见,又请给事中张泓检查了一下答案,张泓看后立刻谏言道:“圣上知道太子一定写不出这样的优秀回答,所以如果这样交卷的话,太子作弊的事一定会穿帮。因此微臣建议,不如按照这篇优秀回答的意思,重新写新答案,写的时候,内容不必辞藻华丽,能把意思说明白,通俗点就行;回答时政问题时,不用引经据典,能结合题意,解决问题就行。”
贾南风听完张泓的回答,立刻采纳谏言,让太子按照通俗易懂的原则重新写出文采不高、言辞粗鄙但能解决问题的答案,并上交给皇帝。
司马炎看到儿子的答卷后,发现答案虽然毫无文采、言辞鄙陋,但主旨明确、颇有见识、能解决实际问题,于是他对儿子的治国理政之能刮目相看起来,同时,他还将答案遍示群臣,请大家评判太子能耐,诸多大臣虽然知道其中有端倪,但还是口是心非地奉承皇帝、赞扬太子。
从此,在司马炎心中,司马衷的太子地位更加稳固。
其四,司马衷虽然智力堪忧能力不行,但他的儿子司马遹(yù)人小鬼大聪明睿智,深得司马炎喜爱,为了将来将帝位传给司马遹,司马炎便刻意将皇位传给作为过渡人物的司马衷,并坚持稳固司马衷的储君之位。
魏武帝曹操喜欢幼子曹冲和四子曹植,曹冲死后,曹植曾被曹操视为潜在继承人,不过最终,曹操还是违心地确立自己不喜欢的儿子曹丕为继承人,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曹丕生了一个曹操非常喜爱的孙子曹睿。
当然,司马炎确立司马衷为太子,也有与曹操相同的打算。
司马衷在娶贾南风之前,父皇司马炎为了给儿子进行性启蒙教育,便将自己的才人谢玖赐给太子,谢玖与司马衷圆房后不久,便生出司马遹,只是鉴于太子妃贾南风屡屡残害太子姬妾,司马炎才将谢玖收回宫中,并将司马遹也接回宫中抚养。
司马遹长到五岁时,宫中突发大火,司马炎登楼远望宫中的太监宫女救火,这时,司马遹拽着司马炎的衣襟躲到了阴暗之处,司马炎问孙子为什么这么做,司马遹人小鬼大地答道:“夜晚宫中人的注意力都被大火吸引,保护陛下的注意力就分散了,如果有刺杀皇帝的非常变故发生,陛下该怎么办?所以最好先躲在阴暗难寻之处,才最安全啊。”
司马炎听后大喜,自此开始有了传位给这个孙子的想法。
后来又有一次,司马炎带司马遹去看猪,望着众多肥胖的猪,司马遹聪明地建议道:“猪这么肥胖能吃,陛下为什么不把它们杀了奖赏有功大臣及将士们,反而让它们无所用途地活着徒耗粮食呢?”
司马炎听后,立刻采纳孙子建议,将那些猪杀掉以赏赐有功大臣和将士们,同时,他还得意地向廷尉傅祇炫耀道:“这个小孙子,将来定会将我司马家发扬光大啊。”
至此,司马炎等于是在赤裸裸地宣称要传位给司马遹了,这种隔代相传的表态,最终坚定的还是司马炎将皇位传给智障儿子司马衷的决心。
综上所述,精明的司马炎之所以要将皇位传给弱智的司马衷,主要因为:
其一,司马炎争夺储位的憋屈经历和儒家继承制度的强大约束,促使他即使知道儿子司马衷智力堪忧力有未逮,也仍要一意孤行地支持司马衷成为太子;
其二,朝廷中,群臣的冷眼旁观坐等为非作歹,将智障人士司马衷成为储君这一费解事件推向了残酷的现实;
其三,贾南风的帮忙作弊,助司马衷躲过了司马炎和朝中正直大臣的质疑危机,太子在作弊中回答的合格答案,进一步奠定了司马衷在司马炎心中坚如磐石的太子地位;
其四,司马衷虽然智力堪忧能力不行,但他的儿子司马遹(yù)人小鬼大聪明睿智,深得司马炎喜爱,为了将来将帝位传给司马遹,司马炎便刻意将皇位传给作为过渡人物的司马衷,并坚持稳固司马衷的储君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