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深夜,我的工作号微信,有家长申请加我,通过好友申请后,我很自然地问起,是此前哪位家长推荐的,因为老带新报名,会给新老学员,都会申请到一些赠课。但是这位妈妈却三缄其口,让我不必打听是谁推荐来的。只说明日要带着孩子来校区当面咨询,让我发地址给她。
恰逢次日是我的休息日,一周工作六天,只有一天休息,我还是挺珍惜的,于是跟家长沟通,可否再等一天,等我上班后,再来面咨也不迟,毕竟补课提成绩,也并不是那么,十万火急的事情。但是这位妈妈却说:明天必须要到校区,因为孩子好不容易同意明天出屋了,好不容易有了要学习的想法了,一天都不能耽搁!
这位妈妈连用了两个“好不容易”,让我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果然次日见到这对母子之后,通过深聊,我才得知,这位高中二年级的男孩,于2021年5月开始不去学校上学,一直休学在家,已经长达7个月之久了!在为他惋惜之余,也不禁为他感到着急,他真的是完完全全地错过了整个高中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
给孩子规划了100节的一对一课程,最近的目标是让他可以合格过关高中二年级的学测考试,而我的终极目标,是真的希望他可以快马加鞭的追上学习进度,回归到学校中去。
我不是心理咨询师,只是课程顾问,至于孩子心理层次的深层原因,究竟他为什么坚决不肯去学校读书,为什么这样大好的时光完全荒废在家里,我并没有去触碰,只是在日常的相处中,从孩子妈妈对他小心翼翼的态度,以及孩子对妈妈不能收敛的暴躁中,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时间相处久了,孩子妈妈有一次很伤感地对我说,她觉得自己做错了很多,从前对孩子要求太严格了,在孩子的身上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如今看来,是自己做错了。这也是这位姐姐,唯一的一次情感外露。
看着这对母子,不禁引起了我的很多反思,我也是一个男孩的妈妈,我也是第一次做别人的妈妈,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愿意和父母沟通呢?
如何养育出优秀的孩子、如何维系美好的亲密关系、如何正确建立自我认识,是妈妈们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这些问题,都会在《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中,找到答案。
韩国作家姜弦植所著,系知名心理咨询师、演讲家,曾出版多本亲子关系的心理学畅销书。在《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一书中,从生活中常见的典型事例切入,深入剖析育儿、婚姻和自我成长中的困惑背后的心理运行机制。给读者一种强烈的代入感,通过更懂自己,更懂孩子去和孩子更好地相处、沟通。
作者姜弦植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即:如何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和自我关系。通过讲解“关系”,帮助妈妈们深入了解孩子、伴侣以及自己。良好的教育,取决于和谐的亲子关系,而非母亲单方面的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和谐的亲子关系,取决于高效的沟通,有些妈妈就是因为不懂得沟通的艺术,而错失了与孩子交心的契机。
高效沟通,取决于要懂孩子,懂得孩子的潜在的语言,懂得孩子似海一般的内心。有一些事,可以靠母子连心。而面对着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孩子,拒绝沟通的孩子,你要懂他,或许还需要一些专业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而这,正是这本《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存在的意义。
我们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是为了自己本身有所成长,是为了滋养孩子的心灵,让自己的家庭关系和谐圆满。不夸张地讲,一个足够睿智的母亲,可以影响一个家族三代人。
在《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一书中,姜弦植老师总结了妈妈们所面对的苦恼,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亲子关系方面的问题。妈妈们操心着子女们的心理健康、学习课业、人际关系、前途问题。
2、夫妻关系方面的问题。在子女养育问题上与丈夫存在矛盾,因丈夫不会调和婆媳关系引发难堪。
3、自身的问题。妻子、母亲、女儿、儿媳等太多的角色,常让他们忘记了自己是谁。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心理学是有必要的。了解了人的心理是怎样运作的,就能看清关系的本质,可以帮助妈妈们洞悉自己与子女的关系、亲密关系和自我关系。
学习心理学,是既能提高孩子的成绩,又能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
在《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一书中,姜弦植老师介绍到,要想真正地让孩子提高成绩,就必须让孩子清晰的认识到:为什么要学、该学什么、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不知道又该怎么学,认识这些问题,并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关于知识的知识”。
元认知是学习的钥匙。能运用元认知的学生就能打开学习的大门。相反,如果不懂得运用元认知,就算再努力,学习之门也不会为他打开。这就是学习悖论出现的决定性原因。
想要开发元认知,首先要明确学习的原因和目的,这样才有动力。给学习赋予原因和目的的办法就是把握知识的脉络。
第二点要做到事情就是停止单向学习。
第三点,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讲授知识时,能达到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增强记忆。输出比输入多,才能记得更牢固。
元认知不仅可以应用在学习上,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位父母都可以读一读这本《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一书,毕竟懂一点心理学,这样才能谈得上好的教养,才能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更好地面对情绪问题,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让孩子在健康的关系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