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伍小五
以下内容,是读万维钢老师《精英日课》专栏的学习笔记。
这个专栏有很多文章落下了没能及时看,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我按照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将几篇相同主题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看。
这种对比着看的方法,能将更多知识联系在一起,促进理解与思考,并且能得到比单篇阅读更多的启示。
这次的阅读主题是:学习的方法。阅读的三篇文章分别是:
1.《怎样用不时髦的方法学好初等数学》
2.《忘记是为了更好的记住》
3.《反脆弱式学习养生法》
三篇文章讲的,都是学习高手们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探讨。
读完这三篇文章后,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竟然是曹操《短歌行》中一句: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我们总以为高手一定有平常人无法想象的高招,神秘的、超越常识的。
然而,通过梳理这些文章的内容,可以发现,高手们的高招,竟然是显而易见的、容易理解的,但是,却难以做到的。
就如天上明月,原来我一直能看得见,却一直不能摘下来。
我想先探讨看得见的部分,也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探讨摘不下的部分。
文章内容整理
1.《怎样用不时髦的方法学好初等数学》
这篇文章是对长文*How I Rewired My Brain to Become Fluent in Math *(我怎样通过重组大脑来熟练掌握数学)的转述和评论。
长文的内容是作者对自己学习数学的经验的总结,但是万老师的文章不限于对学习数学的讨论。
主要观点是:
(1)要学好一样东西,目标不只是理解,而是要做到”流利“,即运用自如。要做到流利,就需要刻意练习。
(2)刻意练习需要苦练,需要专心和高度集中,“寓教于乐”不切实际。
要点:
- 如何做到流利
反复演练,反复练习,更确切的说是刻意练习。
一个例子:如果学到一个新的公式,牛顿力学里的f=ma,反复演练这个公式在不同情况下的用法,比如,在脑中设想如果f很大,m很小,那么这对a意味着什么?另一个演练的方法就是刷题做练习。
这个方法背后机制是:把知识拆解成各种不同的“块”,通过各种重复训练,让这些“块”以脑神经元连接的方式“长”在大脑中。之后,就能流畅自如的运用所学的知识了。
- 刻意练习的要点
结合万老师《万万没想到》里头提到刻意练习的文章,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把训练内容分有为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个小块进行重负练习,直到掌握。
(3)有针对性很重要,就是那些没有掌握的部分,已经熟练的部分不需要再多练习。并且,要不断挖掘没有掌握的部分。
(4)练习中随时获得反馈,考试就是很好的反馈。
(5)练习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所以刻意练习与好玩无关,与寓教于乐无关。
2.《忘记是为了更好的记住》
这篇文章是探讨记忆与学习的关系,主要是针对*How We Learn: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en, Where, and Why It Happens(我们怎样学习:有在什么时候、哪里和怎么“学会”的惊人事实) *的内容做评述。
主要观点:要想牢固记住所学知识,慢慢学习是好办法:先学一部分知识,过一段时间后再提取前面的学习记忆,然后再接着学后面的知识。
要点:
- Bjork的记忆理论
(1)人的记忆分为两个强度:储存强度,提取强度。
(2)储存强度不会随时间减弱,但是提取强度能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大脑主动记住的知识会一直放在那里,如果不复习,就会忘记,但是时不时复习一下,就能巩固记忆。复习就是提取知识。
(3)提取知识时越困难,提取动作对两个强度的增加值越大。
(4)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是天天反复看所学内容,而是先学习,然后进行间隔式的复习。
(5)这个间隔应该多长,可以参考“Fresh Memory”的软件。
我的理解,就是第一次学习是看书本,第二次复习时,不是看书本,而是尝试合上书本,回忆出之前所学的,或者通过做测试做习题的方式回忆知识。
- 由此得到的延伸
记忆式的学习,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多任务,因为转换就要提取,而提取能增加记忆。
同样方法可以应用于读书,一次可以同时读几本书,今天先读A书的第一章,明天读B书的第一章,过几天又回到A书,读之前提取一下上次的记忆,然后接着读。
3.《反脆弱式学习养生法》
继续是针对How We Learn: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en, Where, and Why It Happens(我们怎样学习:有在什么时候、哪里和怎么“学会”的惊人事实) 的内容做评述。
主要观点:主动拥抱不确定性,时刻挑战自我去应对新局面。
要点
- 反脆弱
(1)所谓脆弱,就是怕折腾,所谓反脆弱,就是怕不折腾。反脆弱可以激发人体进化的本能。
(2)让自己时刻保持在“学习区”,而不要停留在“舒适区”。主动增加不确定性,比如读几本自己领域之外的书,了解一个和自己业务无关的业务。
(3)不确定性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使我们找到平常想不到的解决方法。
(4)同时,要平衡各方面的不确定性,在某方面冒险,就要确保在其他方面稳定。
4.小结
学习方法:
(1)将知识分成小块,专心、高强度的反复进行练习——刻意练习。
(2)记忆知识,要遵循“学习—复习—学习”的循环——及时提取。
(3)拥抱不确定性,要学习自己不懂的知识,要练习做不好的事情——反脆弱。
以上三点,是上面三篇文章所说的主要学习方法。不发现是似曾相识吗?
第(1)条,这与小时候老师谆谆教诲的“专心致志”、“学海无涯,苦作舟”、“玉不琢不成器”,并无二致。
第(2)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夫子早就告诉我们了。
第(3)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是异曲同工。
为什么总是那些方法却总是很少高手?
似乎事实是这样:同样的方法,却批着不同的马甲在不同的时空出现,这些方法既能够从人的实践经验得出,又能够从实验数据得出。
这是阅读上面文章最大的发现。这说明以上的学习方法是真的有效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这就意味着,我遵循了以上的方法,我也可以开启高手之路了。
但是,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方法已被得知这么长的时间,成为高手的人却总是少部分呢?
也许,问题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你多大程度的践行这些方法,就能获得多大程度的效果。
那些成为高手的人,往往就是百分之一百执行了方法的人。
什么是百分之一百?
举个例子:
C罗(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葡萄牙著名足球运动员,4次获得金球奖,当选2016年世界足球先生。这些成绩背后是什么?据《每日邮报》,他的日常训练是这样的:
- 日常的力量训练,每天累计负重22.4吨,相当于16辆丰田普锐斯重量。
- 每天会做3000个仰卧起坐。
- 生活方式非常职业,日常的饮食摄取高蛋白和碳水化合物。
- 每天确保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光是看最后一条,很简单,但是也没多少人做到。多少人还挣扎在坚持早睡、坚持早起的时间管理漩涡中。包括我。
原来,到最后我们能得出的答案,竟然是一个老土而又常新的问题:踏实,坚持。
(以上提到的专栏、文章、书籍等,不存在营销目的,仅出于文章内容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