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推荐了美国人何伟写的一本书《江城》,于是借来看看。拿到手里,我也就觉得这是一本美国人在中国的一本游记,里面应该是既有他对中国风土的惊诧,也有对另一种文明的疑惑,应该是一本轻松、愉悦、浅显的小书。
何伟在大学学习的是文学和写作,并且留学英国,所以他的文学功底很厉害。文章中不像中国的一些专家作者经常应用历史典故来支撑他的文章,并以此拔高自己的学识地位,他是用一些电影电视的手法描写情节、景色,让人身临其境,有时你会情不自禁发出咯咯的笑声,被他的幽默和细致的观察所感染,有时你会被他的景色描写拉入了镜头,随着镜头由近至远让心也跟着静下来,然后不知觉的随着思绪又飘出画外。你会明显感到作者受到专业写作训练的扎实的基本功。
何伟的描写不仅把他眼中的景色通过渐进的视角而画出来,还能通过洞察和共情,观察到别人的眼神、语气准确的读懂对方的意思,再从对方的视角进行描写,从而让情节和景色更加丰富和立体。他不仅能站在被观察者的视角去描写,还能站在一个被观察的 物体视角去观察和描写,让画面更具有深度。
但是,读的时候也引起我内心的一点不快。我对他那种来自发达国家的偏见有点不好接受,比如他对三峡工程批评、涪陵环境的批评、还有对中国底层人物的鄙视,都让我不舒服。我觉得这个美国人太自负,要求太苛刻,但是过后一想,他那时还是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他的思想也能让我理解,他只是真实的表达出了自己当时的看法,而我却觉得不能接受他那样带着一个自己的标准去观察外界、评判他人,不顾他人的感受,让人家难受、讨厌。我觉得应该带着不评判他人的态度去观察和记录,让别人自己分辨和评判。
两天后,当我再次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又发现了另一个启示。一个真实的何伟,也许他的书使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但那是他本人真实的记录,他如实地记录了他眼中的中国,也真实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里没有夸大,没有歪曲,那就是他本人在当是当地真实的感受和真实的想法,没有迎合讨好别人的念头,更没有为了照顾别人的感受而委屈自己的感受。而我自己感到不舒服是因为自己原先的价值体系根本与人家何伟的价值体系不在一个频道上,观念不同,产生的情感也不同,所以不能认同其中的一些描写。自己平时做事说话可能会照顾别人的感受而压抑了自己真实的情感,渐渐的找不到真实的自己。现在,我开始赞赏这个美国人了,赞赏他的真实,他的坦诚。
现在,轮到我该怎样表达了。我觉得表达一件事情时,你只要客观、真实的表达出你观察的事情,不带有自己评判心去描写,让那些接收信息的人自己评价是最恰当的表达。不要把你的心情嫁接在你所看到的事情上,不要把你的心情去影响他人的心情,这才是道德的。但是这样的目的又是为什么呢?难道自己只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者,没有自己的感受、意见吗?难道记录只是为了记录自己眼中的一个生活镜头,而不是记录下自己当时的感受和心情,那样即使画面再生动、颜色再鲜艳,对于我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
从何伟给我的启示我觉得文章中的景色描写会给人身临其境,慑服心魄的奇妙效果,而有趣的情节也能吸引读者,增加文章韵味的作用,而感情是文章精髓,一个没有真实情感的文章,怎会让别人思考、玩味和提升。